二、濮人与茶

二、濮人与茶

前面论述了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茶的原生地,茶与云南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密不可分。那么茶与在这里世代生息、繁衍的原著居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经史学家长期研究考证,濮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驯化、栽培、种植和利用的人类就是濮人,他们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先祖。

叭岩冷雕塑

记述云南与茶相关的文字唐之前极少,樊绰的《蛮书》对云南历史的考证有着重大的意义。澜沧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先人“濮人”,在《蛮书》卷四里这样的记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扑子蛮”“蒲蛮”,即是“濮人”。之所以有不同称谓是因为语言交流时的差异。近代学者方国瑜在其《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考证说:“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东、景谷、普洱、思茅、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清代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曰‘扑子蛮’。”古代沿着澜沧江两岸居住的濮人,就是今天云南原著少数民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民族的先民。“普”也是“濮”,发音相同,是书写的人同音异写,“普洱”发音与“部日”“濮儿”相同,因此史学家研究普洱地名的来源也是从“濮儿人”而得名,普洱茶名也因此随之而来。

1975年,在勐海布朗山老曼峨出土了一些1000多年前先民种植茶树的工具和在此安锅扎寨的遗迹,据考证是濮人后裔所遗留。还发现在古茶山深处,凡濮人后裔之一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一定会有着成片或零星的古茶园和茶树。如今的布朗山巴达村和附近南糯山,不仅有1700多年的野生型大茶树,还有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茶树枝繁叶茂地生长在古茶山、古茶园里。

19世纪70年代,在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忙怀公社旧地基村书记发现一些石器,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闻讯在旧地基村落附近发现石器的地方进行试掘,在遗址约1米厚的地层里,发掘出了石斧、石网坠、印模、陶片、石砧等器物约140件。出土的石器以有肩石斧为主,多为打制,制作比较原始,还有少量磨制石器。忙怀新石器的发现,是云县、临沧乃至澜沧江流域文物考古的一大发现。经考证,这些遗迹属“百濮”的文化遗存,石器是濮人打造的工具。这一发现再次证明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最早的居民是濮人,他们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先祖,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他们的后人一直生活在这里,他们是这片神奇土地的主人,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的主人。

古代少数民族耕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