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把云南的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客观真实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
云南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有种茶、饮茶的习惯,茶树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本书里记述的古茶园、古茶树是人们研究少数民族人文历史、研究植物多样性最好的教学工具。茶是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云南涉茶人员达600多万,科学利用和保护好这些宝贵资源将对云南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的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人工栽培的茶树和人工栽培的有百年以上树龄的茶树。书中的古茶树、古茶园是严格依照2005年3月在中国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建议内容中关于古茶树的定义标准来收录的。
编写的视觉更注重古茶树的现有茶树资源数据及分布现状,针对每一片茶园重点阐明了茶树种类、生长状态;云南广泛分布着大理茶、普洱茶、茶和厚轴茶4个树种,其中大理茶面积约61万亩,普洱茶面积约28万亩,茶面积约2.8万亩,厚轴茶面积0.3万亩;也就是说野生型茶树是指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特有种,主要包括大理茶、大厂茶、大苞茶、厚轴茶、广西茶等。用这些茶组植物原料加工制作的茶可称为“野生茶”。野生茶是珍贵植物资源,未经批准,不允许擅自采摘,即便是取得开采许可证,野生茶也不允许大量的无休止的采摘。2021年9月7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起草,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向社会发布。其中大理茶等植物新增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们只有认知茶树种类才能更好的在科学保护好与利用中不违反国家规定。
基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有关研究单位的最新成果,书中的茶树分类是以林学分类为依据,和农学分类有一些不同,我们可在今后的交流中与读者商榷,若有错误或不全之处恳请读者指正,以便今后修正。
感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吴霞、肖丰两位专家老师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教授、生态茶学(森林茶)研究中心主任、古茶树保护与可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昆明市农科院沈晓进研究员为本书的科学性把关,规范了茶树种类,修正专业名词及数据。感谢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创会会长李师程先生和会长陶国相先生;云南科技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编委会的全体人员的鼎力支持!
陈正荣 孙琳
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