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蒙古族

十八、满族、蒙古族

满族人口众多,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满族特色。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在云南满族、蒙古族不多,都是外来移居民族,茶对这两个民族都是离不开、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

奶子茶是满族、蒙古族的特色茶饮,奶子茶是以新鲜的牛奶、盐和茶水混合煮沸而成。

《龙江三记》载:“满洲有大宴会——每宴客。坐客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名曰奶子茶。”另据《清稗类钞》载,东蒙蒙古族有每日喝2~3次奶茶的习惯。可见饮茶是满蒙民族共同的生活习惯,并且在宫廷保留。这一点从清代贡茶制度的完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进单》种类数量之多及故宫博物院藏清宫茶叶可以略见一斑。

土茶:非传统茶制作,是满族、蒙古族用春天的嫩柳芽烘焙后泡水,有明目清火功效。另这两个民族还用糊饭加开水冲泡饮用,称之为糊米茶。

酸茶也是这两个民族的特色茶,又称“豆汁儿”。酸茶是用上好的小米、大豆磨成细粉,加温水将两种混合面搅成糊状再用开水烫至七成熟,把面糊放凉后置于温度较高的地方发酵。发酵时每隔一段时间就搅拌一次,发酵一天一夜后就发出一股酸甜味,取出放锅里熬制,熬制时将茶水加入,待浓稠适当时取出凉透就可饮用了。酸茶酸甜可口、颜色淡黄、香气扑鼻,喝之沁人心脾。

云南还有其他几个民族,因与汉族混居,对茶的品饮无它异,这里就不表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