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园群落起源与类型
茶起源于何时?前面已经阐述了,按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可以追根溯源,先找到茶树的亲缘。据研究,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的早期;双子叶植物的繁盛时期,都是在中生代的中期;而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出现,又是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在山茶科里,山茶属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群,它发生在中生代的末期至新生代的早期;而茶树在山茶属中又是比较原始的一个种。所以,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树龄超过一百年的茶树连片生长或独立成群生长便形成了古茶园群落。
古茶树类型分为:
1.野生型大茶树
定义: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
意义:野生大茶树的存在,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
野生型古茶树
(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
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树龄2700年。位于上坝平地边的坡脚,海拔2450米,乔木树型,树姿直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
2.过渡型大茶树
定义:顾名思义,过渡型茶树是介于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之间的,它既有野生型茶树的花果种子的形态,又有栽培型茶树的特征。
过渡型古茶树
(邦崴茶王树)
位于云南省澜沧的邦崴有现存最老的过渡型茶王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地方,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龄在1700余年。
3.栽培型大茶树
定义: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创造出来的茶树新品种。
栽培型古茶树
(锦秀茶王树)
锦秀茶王是现存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龄3200年,位于云南省凤庆县香竹箐,茶树树高10.6米。
古茶园按照群落类型划分为:
1.天然林型
园内生长以起源天然的茶树为主的植物群落。
2.天然林+茶树林型
园内生长着起源于人工(天然)树林,以其他树种为主伴生有古茶树的植物群落。
3.混农林型
园内有农作物与起源于自然(人工)的古茶树混合生长植物群落。
茶树按照生长分布类型分为:
1.单株
独立生长,达不到稀疏树林的茶树称为单株古茶树。
2.片状
相对集中5株以上古茶树但到不到稀疏树林的成片状分布生长的古茶园。
3.群落
林地型或农地型古茶园都称为群落古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