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壮 族

五、壮 族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甜茶是壮族的传统饮品,壮族生活的地方有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其叶与茶混煮非常香甜,壮族同胞日常家家户户都备有甜茶,用以待客、自饮。

咸油茶也是壮族独特的茶饮,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生长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沸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配料常见的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类,制作讲究的还配有炸鸡块、爆虾子、炒猪肝等。另外,还备有食油、盐、姜、葱或韭等佐料。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尔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香时,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菜段。稍后,即可将茶汤倾入已放有配料的茶碗中,并用调匙轻轻地搅动几下,这样才算将香中透鲜、咸里带爽的咸油茶做好了。

由于咸油茶加有许多配料,所以,与其说是一碗茶,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每当贵宾进门时,要请村里做咸油茶的高手来操作制作。吃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按当地风俗,客人喝咸油茶一次必须不少于三碗。

各地的壮族还有喝打油茶的习俗,朋友到必然要喝打油茶。打油茶是用茶油爆炒少量米粒,加入本地产的大茶叶混合翻炒、捶打,再加适量的泉水或井水,用文火煮成茶汤,喝打油茶是壮族待客的礼仪之一。瑶族等民族在招待客人时也喜欢用打油茶,平常自己也喝油茶。

制作油茶的主要原料,一是茶叶,二是茶籽油(山茶油),三是配料:大米花、酥黄豆、生姜、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油茶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煮好的糯米饭晒干,用茶籽油爆成米花,再将一把米放进锅里干炒,然后放入茶叶再炒一下,并加入适量的水,开锅后将茶叶滤出放好。待喝油茶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米花、炒花生等放入碗中,将滤好的茶斟入就是色香味美的油茶了。

喝油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就是告诉你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壮族地区湿度大,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在人觉得非常劳累的时候,喝上一两碗油茶,立马满身的疲惫便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同时迎来一份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