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行政军事原因

二、退化:行政军事原因

就行政和军事方面而言,主要原因是莫卧儿贵族品格的衰退和军队的退化,这些因素是相互补充的,这在奥朗则布去世前的几年里非常明显。

贵族的退化在沙·贾汗时代显露出来,尤其在他继任者的长期统治时期变得更加明显。在奥朗则布去世后不足10年间,发生了7次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争,导致大量王子、贵族和训练有素的士兵被杀,同时,主要贵族之间的武装敌对导致了高级人才的进一步损失。

例如,尼扎姆·勒·马尔克为了确保德干副王的职位,被迫与3个对手作战;围绕古吉拉特省督职位展开的斗争,导致了3次致命争夺战。这些自相残杀式的争斗所造成的生命损失,由于对锡克人、邦德拉人和马拉塔人发动惩罚行动而进一步增加。

贾杜纳斯·萨卡尔教授写到,对善于思考的研究莫卧儿历史的学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贵族的衰落更引人注目的了。英雄只在舞台上辉煌了一代人,他们没有留下杰出的后代。阿布杜拉欣和马哈巴特、萨杜拉和米尔·朱木拉、易卜拉欣和伊斯兰汗·鲁米曾创造了17世纪的印度历史,但继承他们业绩的儿子和孙子中没有一个能够具有他们一半的才能。

在阿克巴有生之年,由于他的经验和警惕,他所建立的军事机器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阿克巴去世后,军事机器不知不觉地退化,这一退化清楚地反映在沙·贾汗统治时期帝国军队收复坎大哈时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1649年、1652年和1653年对坎大哈城的3次围攻表明,莫卧儿军队在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都不是波斯军队的对手。在1658年奥朗则布和达拉·舒科斗争期间,军队衰退更加明显。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巴布尔和拜拉姆汗统率下的军队,即使他们的首领倒下了,他们也不会乱了阵脚而四散逃窜。但是,除了拉其普特人外,达拉·舒科统率下的大批帝国军队只不过是一群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当命运青睐他们时激情似火,而当遇到一点点挫败时则完全失去坚忍顽强和机智多谋。

虽然莫卧儿军队效率降低,但是在奥朗则布统治前半期仍然很强大,足以维持印度国内的和平。在这个时期之后,莫卧儿军队的衰落加剧了,彻底完结了。贯穿17世纪的无休无止的德干战争,对这个结果负有主要责任。由于总是有军事任务要执行,莫卧儿军队永远看不到战争的尽头。

只要军事行动像贾汉吉尔统治时期那样只是针对德干的穆斯林苏丹国,那么战争的无休无止也许不算什么,因为德干的穆斯林苏丹国与莫卧儿将军们一样对最终目标毫不关心,但是当帝国军队与马拉塔人面对面交锋的时候形势完全改变了。马拉塔人非常清楚他们的目标和取得目标的最佳途径,他们很快就暴露了莫卧儿军队的无能和低效,莫卧儿军队由于奢侈而衰弱,由于毫无结果地争夺西印度统治权而士气低落。

就贵族和军队而言,其不可避免的衰落本来有一个途径可以阻止,即从印度以外的地方不断招募新的兵源。帝国早期军事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从中亚山区和沙漠地带源源不断地涌进印度的武士洪流,军事和民事机构中最好的穆斯林新成员是这些外国冒险家和皈依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

但是,外国人很容易在印度国土上迅速退化,这是葡萄牙人后来在他们自己的印度领地上发现的一个事实。结果,保持莫卧儿国家生机勃勃的唯一希望在于,从西北山区和位于山口以外的国家不断吸引强壮和能干的人。[1]

就管理印度的任务而言,察合台-突厥人或莫卧儿人的真正来源是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的阿富汗人和突厥斯坦人,只要不限制阿富汗人和突厥斯坦人以及更有教养的波斯人自由移居,帝国就会繁荣昌盛,蒙古人世系就会生机勃勃。前来印度寻求在德里皇帝统治下升官发财的新人逐渐消失,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阿克巴宣布的“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政策。

诚然,阿克巴的民事和军事部门主要配备的是外国人,但是,他所采取的、被他继任者们继承的更自由地使印度人参与帝国行政管理的原则,导致了从山口以外移民的逐渐中断。莫卧儿帝国因此失去了真正的力量,为完全堕落和腐败铺平了道路。通常当生气勃勃的外部生命之源停止的时候,堕落和腐败就占据了帝国政坛。

到17世纪末,生气勃勃的巴布尔和阿克巴帝国清晰地显示出瓦解的迹象,奥朗则布去世后瓦解的趋势急剧加速。就军队而言,奥朗则布应该说犯了严重错误,他没有从西北边境以外得到充足的兵员供应。只有有了这样的军队,才能形成严密而有效的战斗力。相反,他的军队主要由印度穆斯林组成,他们在气概和体格方面都远远不如在突厥斯坦和阿富汗温和气候中学会了忍耐的军队。中亚士兵可能是马拉塔人的克星,但是,无论是印度穆斯林还是拉其普特人虽然勇敢无畏,却不能有效地抵抗这个强悍的敌人。

在回顾莫卧儿帝国衰落的行政原因的时候,有必要简略地关注一下皇帝的个性,因为它与莫卧儿贵族的堕落密切相关,与统治者和臣民之间的联系中断密切相关。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和奥朗则布都具有非凡的能力,贾汉吉尔虽然在某些方面是这四个人中最弱的一个,但远非不能胜任。

但是,奥朗则布的继任者中没有一个在天赋能力和行政经验方面能够控制阿克巴所建立的庞大帝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是气候关系和印度公主连续内部通婚所导致的帖木儿后代自然活力的丧失,部分是奥朗则布的政策剥夺了皇室王子的一切首创精神和责任。

奥朗则布生活在一个强弩之末的时代,他永远忘不了他对待沙·贾汗的做法,自然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他想方设法通过过分的家长式控制,抑制他的儿子们对国事所具有的天然欲望。奥朗则布树立的这个榜样为他的继任者们所效法,他们拒绝允许王子们通过定期担任副王和省督以培植行政管理能力。

18世纪莫卧儿王位继承人在宫廷里过着湮灭无闻的奢侈安逸生活,学会了依赖他人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他们没有一点行政管理兴趣,满足于狭小和奢侈的后宫生活。控制帝国的职责落到了“瓦齐尔”手中,他们往往不值得信任,通常成为阴谋和派系斗争的焦点。

德里宫廷编年史家在奥朗则布去世后,提供了一部权势贵族发动不间断的阴谋与反阴谋的历史,他们经常引起公开骚乱和战争,导致有名无实的皇帝成为相互斗争的各派的玩物。

首都的动荡不安很快反映在各省,那些权力正好处于上升时刻的皇帝频繁罢免省督和重新任命省督。一些省督试图通过发动公开敌对行动确立或保持他们的地位,这在整个农村产生了不安全感,导致农民停止交纳土地税,地方官员不将税收交给国库。在整个18世纪,税收停交、道路关闭、抢劫频发和战争流言成为帝国政权迅速解体的外部标志。

皇帝由于沉溺后宫生活而软弱无力,沦为堕落官员手中的傀儡,无法力挽狂澜。他眼睁睁地看着马拉塔军队于1737年进入首都;他不得不目睹纳迪尔沙于1739年大肆屠杀他的臣民。莫卧儿统治者天才的最后一缕闪光随着奥朗则布去世而熄灭。

[1] IRVINE W. Later Mughals:Vol.2[M]. New Delhi:Oriental Books,19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