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到日本 加入同盟会

三 留学到日本 加入同盟会

十九世纪末,清朝政府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加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致国力日渐衰败,面对蓬勃而起的西方国家还妄自尊大自命天朝,在不断与列强的较量中总拜下风,丧权条约不断,割地赔款连连。既如葡萄牙弹丸小国也敢向我庞然大国张牙舞爪,及至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犯,更使清朝政府焦头烂额,中国沦亡只在旦夕了。当此,中国的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他们从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制度变革中认识到中国不改革,不变法,不向西方国家学习,中国就无路可走,注定亡国!二十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虽已过数年,但国人对于封建帝制的唾弃已成定势,清政府迫于民意和世界大局不得不采取折中预备立宪,以走强国之路,曾派员去西方学军事、科学技术,已见初效,于是又在1904 年诏告各省从高等学堂中辟选优异者外遣游学。

时任山西巡抚的张曾扬,谨遵诏告,便从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学校、山西武备学校遴选可造之才,到日本等国去留学。此次共选出五十名,有山西大学堂的李庆芳、陆近礼、景耀月、谷思慎、荣福桐、王用宾、张起凤、邵修文等近二十名学生,山西师范学校选有刘懋赏、王国祜、孟元文等九名学生,山西武备学校选有温寿泉、阎锡山、张瑜等二十余生。

这批去日本留学的北方学生,乘车到北京出山海关过鸭绿江,经平壤抵釜山,再乘轮渡海从日本下关登陆。下关又名马关,本是当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地。这些学生一临此地皆黯然伤神,有的甚感羞愧无地自容,有的悲愤痛哭。其中有个同学在诗中写道:“可怜万古伤心地,第一难忘是马关”景耀月亦有《过马关》一诗:“无容临恨地,愤指马关言:待斩楼兰日,黄龙写醉篇”。抒发了他的报国大志。

尽管马关刺痛了一个个留学生,但一经踏入日本,那些蒸蒸日上的繁荣城市,那些烟筒林立机声轰鸣的工厂,以及日人紧张有序的劳作,谦和有致的民风,又给留学生以由衷的感慨。来到日本后,耀月常静夜思索,小小的日本何以发达强盛,偌大的中国何以落后衰亡。这一痛苦的思索,在之后的留学中特别是参加了同盟会之后才渐渐彻悟了。

这批留学生到达东京后分别进入为中国留学生特设的两个预备学校——神田经纬学校和振武学校。景耀月即在神田经纬学校就读,不久便进入早稻田大学。该校创办于1882 年,设有政治、经济、法律、文、商、理工、教育等专业,1902 年由“东京专门学校”改名为早稻田大学,耀月进入该校后攻读法律专业。

来到异国他乡,为了团结互助,所有山西留学生组织了留日同乡会,由先一年留学日本的景定成(字梅九)担任第一任会长。同乡会号召大家剪辫子,尽管之前清政府有告不允,但已接受了日本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留学生,毅然剪去了脑后的辫子,景耀月便是首当其冲者。剪了辫子换了服,大家的精神面貌即焕然一新。

这批学生,当离开太原时,巡抚张曾扬等五大宪官员对他们谆谆告诫,到日本后千万不可接近革命党人,以免误入歧途,始终要忠于朝廷。并提到孙中山,极尽诋毁,并再三嘱之学成回国定当委以重任。但他们一到日本所看到的一切却是另一回事,当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之后,社会上到处呈现着一派生气勃勃的振兴气象,与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简直就是另一重天了,他们深感清政府太腐败太误国了。在东京不断听到看到大量的革命宣传,如《革命军》、《驳康有为书》、《猛回头》、《警世钟》等鼓吹革命的读物,这些革命的宣传对景耀月等这批留学生从认识到思想转化起了很大作用。

一直在海外奔走呼号筹谋革命的孙中山1905 年从英国辗转来到日本,与黄兴、宋教仁等又在东京从事秘密革命活动。7 月将原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成员集为一体,准备成立新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很注重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鼓动,8 月13 日于东京富士见楼向众多留学生发表了抛弃君主立宪,要把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演说,并批判了康梁在目前宣扬“只能立宪,不能革命”的庸俗进化论观点,号召“建立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景耀月等这批留学生很受感染和启发,从而便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05 年8 月20 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其誓言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激进的山西留学生纷纷加入了同盟会组织,景耀月、王荫藩、荣福桐并为山西会员入会主盟人。同盟会成立之初,凡活动都处于秘密状态,晋、秦、冀等省会员在东京一家旅馆成立了“明明会”,以利组织活动,为掩人耳目,又改称“何公馆”,以便联络西北各省留学生。“明明会”对愿入会者经审查才正式发展为会员。不到两年,仅山西留学生在东京入会的就有五十多人,可以说是北方各省最多的了。学军事的留学生还组织了“铁血丈夫团”,显然山西留学生成了同盟会的中坚力量。

耀月留学第二年,适值中日甲午海战十周年,国人以耻,日人以荣,东京即建有“甲午战役纪念碑”。不惟日人多去游赏拜谒,就是中国留学生也有麻木者亦去赏玩凑热闹,耀月和几位学友很觉不是滋味,隔日便约了几位山西学友,憋着一肚子闷气来到纪念碑前,他们以卑视的目光瞥了瞥碑体,耀月即对学友说“我视其如片石耳!”回校后他在《见日本甲午战役纪念碑》一诗中写到“坠泪如临岘山溪,愧读碣石纪功碑,……陆沉鼎折谁复记,秋阳为曝十年悲。”不少同学读后被他的爱国激情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