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南小学堂章程序
余所企望于吾国者甚大,岂翅区区一陌南镇哉!虽然一国之大,一乡一邑之积也,苟乡邑不治,而欲国家之能治,吾见其治丝而棼之也。
余镇、余国之一乡邑也,吾国之治与不治、故无轻重于余一镇,然他日吾国之乡邑举治,惟余吾镇一邑不治,此吾镇市民之耻也!且或以吾镇一邑之不治,而至累及吾国焉,俾他乡别邑之治理者,亦间接蒙其妨害,此犹吾国国民之忧也,然则为吾镇市民者,其对于吾镇责任亦綦重矣!
吾镇僻处山陬,介於水田,荐绅之士所弗称,虽然,其史乘可念也;镇、周芮良夫故城也,(按、良夫故城,在今芮城县治东北四十里,即陌南镇也)芮之为国最古,自季殷虞芮让畔以来,吾邑即蹈于仁义三代以上之盛,吾辈后之人,弗可见其政教,亦后之人,所弗得享受,可见者,惟今日国家之危运,而且号咷于市民失教之秋,亦可悯矣。
余尝追思余邑之政教矣,居今而谈邃古之治,非惟无口碑遗传足资耳食,即能摭拾一二,而邻于学人之武断,非徒不足出以语天下士,且亦不足起,市民历史上睠怀之意志也。虽然、吾闻之今世之士矣,其言曰,吾族之始入也,首繁殖于黄河流域,而吾乡实滨岸都邑,吾尝北登雷首,至于箕山,南沿黄河上下百馀里,往往见上世古址及五帝时代之遗迹,复东西奔驰数百村落,见其民虽经开化数千载,而独带一种特质遗传之古色焉!余曰,信哉吾邑洵吾民族之始地,不然,何遂古风教之入之渊,而化之深也!余尝读桑柔之诗矣,桑柔之诗,芮良夫刺厉王失政所作也,其词悱言,哀愤君主之不职,闵国人之失教,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周政不纲,当时里巷歌谣,皆含有穷愁怨叹气,而吾邑民、未闻有失教之音,虽代远年湮,史乘零落,无足证信,而当时国君之敢公然刺讥世主之失政,则其自治之国,必与中央政府相僢者,是则后世之人所敢断言也!然则欲言吾邑之政教,可不于三代已上,低徊而景慕之乎!
吾窃怪古之国家不言治,而民无不治,今之国家日言治,而民日蹈于不治,其原委果何在耶!自天下统一,中央集权过重,地方无分治之政府,而郑域国土地至广,人民至众,一切风俗、物产至繁极颐,且各殊异,中央政府以统一之政策,终不足以应地方分治之繁扰,而其所遣之地方官吏,虽具一分治政府之形式,然卒莫莫能分治政府之实效者,盖以遐方异客,习尚不谙,民情不悉,言治愈急,而地方住民之被扰者亦愈大,其乱亦愈烈,盖其表面虽一地方分治政府之形式,而其内容,仍不外间接以行动中央政府削趾适履之政治,莫能因地制宜,权衡而变通之,及捍格不能通,则继之以强迫,威之以压力,地方住民既无监督地方行政之职权,又无参与政治之能力,则行政补助之机关缺,行政补助之机关缺,人民必以政治之不宜而蹈于非常之困难,自必以捍格而冲突,因冲突,因冲突于而破坏,故政府颠覆之险,每不生于地方权利过重,而生于地方权利过轻,吾国累朝之安,谧革变,实循是轨道而行,未能逸出此范之厘黍者也;其不视事而日以醇醪向治者,或尚收清静宁一 之效;然此之地方分治政府租税、刑律二者而外,任民自为治理而已,其一切地方自治制度皆系社会住民自为组织,以应分治政府之诛求耳!租税则分治政府供之中央政府为地方住民无二之负担,刑罚则中央政府授之分治政府,为地方官吏无上之权利,刑律所悬,地方住民莫敢侵犯,其施之适当与否,又不必问也,然则吾国所谓治民治者,征收赋税而外,国家无应负之责任,桁杨缧绁而外,国家亦无行政之权衡物也,而于补助地方住民自治之行政,几成历史上沿成一种之缺陷物焉。
自欧风东渐以来,泰东诸国俱相形见绌,而日本则长驱迅驰,转瞬已臻于大治,吾国求治之切,望治之殷,不后于日本,曷以彼之治理已既逾一世,而吾犹陷于大乱之危境耶? 吁,吾知之矣,间考古代政治之往迹,惟市府之国家为易治,往昔希腊,罗马皆起自山林一小村落,地不逾一州,众不过数万者,能勒成至坚之团体,极密之机关,几为旷所罕觏,而广土众民之国,其团休常涣,而其机关常疏,非辅以最高之民智,不能挈其领而振其纲;日本虽非如希罗市府之国家然以吾国例之,不过一省之政治,已足临之,而有余裕,则吾国与日本,得失之数,可以见矣!
盖邦域国家、体积过大,非分治之以缩小其范围,政治之力,终不足以应之,故今日之筹吾国者,皆以地方自治为着手第一要义,诚不可移之定理也。
乙巳冬,以取缔风潮归国,一省严祖,且欲即吾邑一试办地方自治,以觇其效,兼以为邻邑倡及,入里过巷,审市民之程度,察地方之情形,迴翔再四,卒有卑勿高论之慨,盖市民即乏普通知识,骤言自治,不过徒建其名,恐不克收其效,而国家政治未更,地方官吏权力过重,自治制究不易语,乃等而下之,思建立一小学校,施之普通之教育,以养成市民普通之知识,且以预备他日地方自治之资料,与市民自治之能力!得乡人、诸父诸兄之首肯,且悉力赞襄,并日经营规模粗备,余留乡三月,筹划一切规则,兼躬亲教授,以转移观觇,且以养成教员,及余再去国时,成效颇可覩矣。
余每念此校之成立,虽系邦人诸父之热中任事,而为日无多,竟成此蔚然可观之象者,不可谓非收市府易治之明效者,盖镇之积弊小于城市,而团体大于乡邑,积弊小则阻力微,无奸绅暴吏大力掣肘之忧,团体大,则组合易,无量力单弱不能成立之虞,有村邑城市之益,而无村邑城市之弊,此收效之所以易易也!旋以章程未臻完善,返东后、更参酌彼国学校制度,详订成册,且以吾国管理教授诸业,咸无成规可仿,故条分缕晰,不厌烦絮,爱录以付梓,邮邦人诸父之司其事者,俾有所模范,且以示吾乡一二枭獍之徒,暮以蜚书,朝以诬讼,日夜招聚里闾无赖,以破坏吾之学校为目的,惧民智之开,地方之治,而复从而愚之乱之者,有以知吾党之苦衷耳!嗟乎,里门迢遥远于万里,老马识途,爱莫能助,爰草此章,以寄我躬不逮之怀,愿与邦人诸父共守此勿懈也!光绪丙午秋九月杪,识於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