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 建立共和

七 呕心沥血 建立共和

为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从秘密组织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到同盟会先后发动了三洲田起义、长沙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及广州新军起义,皆因时机不成熟、敌我力量悬殊等原因均遭失败。1911 年5 月清政府将国人铺设铁路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南方各省反对尤烈,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就在清政府急急忙忙派军全力应对四川民众暴动之时,湖北新军中的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以此大好时机发动了武昌起义。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南响北应”的战略部署下,全国有十五个省先后起来响应,耀月向以联系山西起义工作为重点,以带动华北各省,在山西组织了以早年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员为中坚,又拉出在山西新军中物色与培养出的革命力量,实施了“南响北应”的方略。10 月29日推选姚以价担任起义军司令,不到半天,起义军杀死了巡抚陆钟奇,攻占了巡抚衙门,成立了军政府。很快,各地都相继驱逐了清廷的封建官吏,成立了革命政府,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海军舰队、长江水师等相继归顺了革命政府,北征大计指日可待,清廷迫于形势不得不提出停战议和。

其时耀月正与南中参与革命诸事,首作宣言书联合下江诸都督暨在野名流程德全、汤寿潜、陈其美、伍廷芳、唐绍仪、张謇、王宠惠、温宗尧、于右任等发起共和统一会,以沟通各方人士,同时联络苏、滬各军谋取南京。1911 年12 月16 日,南京光复,响应起义的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革命以及开国诸般事宜。此时,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江苏、浙江等省民军,集于南京城内外近二十万众,供给不济,诸将意见分歧且争功夺汛日如水火,其冲突大有骤发之势。代表会议急议,委景耀月速去调处以息争端。他连日骑马奔走于各军之间,日达百里,劳顿至极,不得少息,致使臀部溃烂。他不顾疼痛毅然奔波,反复召集宁军司令孙绍桢与浙军司令朱瑞、滇军司令黎天才,对各营将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明满清正准备重兵南下扑灭革命之火。当此关头,革命内部务必团结一致,万勿萧墙内讧。几经调解,终使各省民军释嫌和好,同为创立共和贡献力量。各省民军为表谢意,相约拿出五万元赠他,耀月便将赠银分犒各军将士,遂使军心大振,誓为共和而战!

12 月25 日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消息传出,已独立的各省纷纷来电表示欢迎。在南京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派遣马君武、景耀月、王竹怀、王有兰等6 人为代表,专程赴沪欢迎孙中山。12月29 日奉天、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福建、山东等17 省 代表齐聚南京,组成了“组织中华民国会议”。浙江省代表汤尔和当选为议长,在登台致辞时他说:“我们这次革命,杀了这么多人,流了这么多血,这可怎么办……”他摊开双手表示痛心。几句懦夫之言,顿使台下群情激愤,张继、马君武等大声喊道:“革命有不流血的吗? 世界上哪一国革命不流血……”即刻,汤尔和被轰下台,大家又推举景耀月为各省代表会议主席,林森担任秘书长。

从孙中山回国到策划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短短几天会议组织就得办许多大事,真是事出仓卒,又无章可循,筚路蓝缕、经纬万端,一切有待草创。耀月独当重任,夙夜罔懈、呕心沥血契与同仁妥善处理了大量工作。如正副总统的选举、就职、临时政府的组织法草拟,内阁的组成等等都要三两日内必须议定。即如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当天,中外记者都已云集在总统府,争相尽快向中外报道中华民国成立这一重大新闻,总统就职宣言尚未准备妥当。情急之下立责秘书长林森草拟,但林森两次草稿均未获代表们通过,在场的于右任、马君武、覃振、田桐等提议“还请瑞星(耀月字)速成一篇,以应急需!”

耀月急至侧室,华夏民族几千年历史即涌脑海,祖国领土、军、政、财、文、内政、外交诸方针立现笔端。他挥毫疾书,文不加点,大气磅礴,如川泄瀑,千言立就。在场同志传阅后均表赞成,都佩服他的文思聪敏,才华过人,孙中山亦欣表嘉纳。

1912 年1 月1 日晚上十点,在总统府——原两江总督府,举行大总统就职仪式,孙中山走进礼堂,按拟好的程序,首先由议长景耀月致辞:

“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我国民所希望者,在共和政府成立及推倒满洲专制政府,使人人享有自由幸福。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富有政治学识,经各省代表选举,今日任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请大总统宣誓”。

孙中山站在台上,举起右手,左手持誓文,一字一句宣誓道:

孙中山就职总统时景耀月司仪

“颠覆满清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的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仅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誓言博得了全场热烈掌声。宣誓完毕,景耀月向总统致贺词:

“惟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民国第一期大总统孙文莅任。燕、辽、齐、豫、湘、鄂、秦、晋、苏、浙、皖、赣、闽、粤、蜀、滇、桂公民代表等迎迓祝颂而致辞曰:惟汉曾孙失败,东胡内侵,淫虏华夏,帝制自为者,垂三百年。我皇汉子孙,呻吟深热,慕法兰西、美利坚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复人权,乃断头戡胸,群起号召,留血建议,续法、美人之战史。今三分天下,克复有二,用是建立民国,期成政府,拣选民主,推置总统。佥意能尊重共和,宣达民意,惟公贤;廓清专制,巩固自由,惟公贤;光复禹城,克定河朔,举汉、满、蒙、回、藏群伦,共覆于平等之政,亦惟公贤。要知我国民久用钤制,疾首蹙额,望民主若岁。今当公轩车莅任,苍白扶杖,子女加额,焚香拥彗,感激涕零者,何也? 忭舞自由,敦重民权也。用是不吝付四百兆国民之太阿,寄二亿里山河之大命,国民所委托于公者,亦已重哉!继自今,惟公翼翼,毋违宪法,毋拂舆意,毋作威福,毋崇专断,毋昵非德,毋任非才。谨致大总统玺绶,俾公发号施令,崇为信符,钦念哉!”

尔后,景耀月双手捧大总统玉玺上前,请孙总统用印,孙总统即在誓词上盖了印玺。接着由胡汉民代大总统宣读了景耀月草拟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十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务尽责之观念以言,则文所不敢辞也。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肝沥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虽编制或不一,号令或不齐,而目的所在则无不同,由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划一,夫岂其难,是曰军政之统一。

国家幅员辽阔,各省自有其风气所宜,前此,清廷强以中央集权之法行之,遂其伪立宪之术;今者,各省联合互谋自治,此后行政,期于中央政府与各省之关系,调剂得宜,大纲既挈,条目自举,是曰内治之统一。

满清时代藉立宪之名,行敛财之实,杂捐苛细,民不聊生,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之统一。

以上数者,为政务之方针,持此进行庶无大过。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循序以进,不为幸获,对外方针,实在于是。

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之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从事于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所遇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能阻,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然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四万万同胞共鉴之”!

接着孙中山庄严宣告中华民国诞生,并宣告1912 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随后发布了《告全国同胞书》。此时欢呼声与掌声骤起,鞭炮齐鸣。孙中山徐徐走下台来,与各省与会代表和政府组成人员握手,互贺中华民国成立。景耀月激动得热血沸腾,他与在场的黄兴、胡汉民、唐绍仪、汪精卫、蒋作宾、徐绍桢、钮永建、居正、魏宸组、但焘、朱卓文、蔡元培等革命功臣,一起见证了总统就职这一庄严时刻。

1 月3 日各省代表会议又选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并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各部总长、次长名单,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海军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财政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实业总长张謇,次长马君武;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右任。胡汉民为总统府秘书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 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诞生。为庆贺中华民国的诞生,景耀月特填词一首《共和开国·调寄满江红》:“江表人豪,数不尽,齐陈晋梁。纷纷地,几朝称帝,几代称王。友谅林儿争汉宋,湘军皖帅战洪杨。数十年,只见秣陵高,江水长。共和号,平昔张。开国事,出仓皇。问红颜垂白,总道孙黄。一代功成身圣武,千秋评在泪凄凉。举义旗,誓雪耻除凶,跻富强。”

临时政府各部总长都是由年长资深者担任,次长皆是而立年华的少壮派,以孙中山意:“部长取名,次长取实”,实际工作多是次长操办,故时有次长内阁之称。教育总长蔡元培不久作为南北议和专使离宁,耀月即代总长全权处理教育事宜并兼任南京法政大学校长。时值革命草创,经纬万端,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际。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南京临时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颁布了有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法令。在此期间,景耀月既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国会众议院议员,还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起草委员。一连三个月他与其他同志主持并操办了当时的革命和开国诸般事宜。许多开国文献,法律法令等,多出自他们之手。耀月是法律科班出身,熟知法律,他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这两部法律是创建民主共和政体的最早宪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也奠定了景耀月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景耀月在主持教育部工作期间,他亲自制定了《师范教育令》、《国民教育令》。还规定了幼儿义务教育的“壬子癸丑学制”;制定和出台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学校系统令》等一系列教育法规。这些教育法规对学校名称、教育总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课程标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有关民主教育法规的颁布和施行,对废除尊孔读经的封建学制,创立我国现代民主教育制度,实行男女教育平等都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为厘分经籍古韵,参订文士读韵与国民方言,组织设立了国音讨论会,聘请音韵家黄侃等人商榷此事,然因时事仓猝,未竟其绪。鉴于耀月对共和开国重大贡献,孙中山对他多有褒扬,曾题“高远”横幅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