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革命 初露锋芒
国学大师、一代文宗的章太炎,景耀月素为倾慕。1906 年孙中山把章太炎请来东京,加入同盟会后主笔了“民报”,从此同盟会以“民报”为阵地与改良派展开了激烈论战。耀月在不断为“民报”撰稿中得到了章太炎的赏识,在日渐增多的往来中耀月从其教、得其学受益匪浅,遂以“太招”名号以表尊崇之意,至此,耀月渐至文声大震!
1905 年,清政府总理衙门与英商福公司订约,把山西采矿权拱手出让,山西各界人士纷纷上书朝廷抗议,一场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在太原掀起。远在东京的山西留学生闻知后,群情激愤,1906 年1 月景耀月、景定成、王用宾等积极参加了这一收回矿权的斗争。他们联合了晋、豫、秦、陇等省留学生即在神田、江户等召开大会向国内拍电报、发宣言,面见清政府驻日公使,致函外务部请求废约,收回矿权。在致函书中利用学得的法律知识写道:“合同为私法,条约为公法,条约之废必两国同意方可施行,而私法之废订则在我主权范围内之事,他国不得干预,是各国公法之惯例。此事为三晋生命存亡之所系……”
争回矿权斗争久持不下,时有正在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班求学的山西籍学生李培仁义愤欲绝,于1906 年10 月13 日留下万言“绝命书”后,便在东京湾八重桥愤然跳海,以身殉难。此事件立即激起留日学生的极大愤慨。景定成、王用宾、景耀月、李庆芳、邵修文、崔廷献等一起商议,立即将在日的晋、豫、秦、陇留学生成立 了一个协会,10 月29 日主持召开声势极大的追悼李培仁义士大会,以将争矿运动推向新的高潮。追悼会肃穆隆重,会场四壁布满了各同乡会与参会者的挽诗挽联,章太炎、胡汉民、张凤凯等著名人士也参加了追悼。李培仁的《绝命书》宣读后,与会者俱潸然泪下,随后景耀月又宣读了大家责成他写的《祭义士李静斋文》,洋洋一千二百余言,读后令与会者长泪不已。此文不久即载于当时《汉帜》第一号1907 年1 月25 日报上。
翌年春,中国人民传统的清明节这天,耀月偕乡友王用宾等重步八重桥上,追思李培仁为国为民献身的壮举,感慨多多,伤怀不已,几欲流涕。抬眼西望,如血的残阳实尤坠坠之清廷,遂击掌誓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看我辈!”1908 年1 月,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团结斗争下,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终于在北京签订,山西的争矿运动取得了最后胜利。
在与立宪、保皇派斗争中耀月又和于右任等发起成立晋秦陇协会并担任会长,还与景定成、王用宾、刘锦川等又创办《第一晋话报》、《晋乘》等革命报刊,曾刊于《民报》上署名太原公子的“山西讨满洲檄”一文即出他手。同时又与狄楼海、王用宾常为留学生报——《国报》撰文送稿,张扬革命。他们反复办报刊,反复被查禁,可见清政府查禁之严及他们倾向革命的顽强和激越。在与康梁保皇派的论战或公开场合辩论时,景耀月总以后发制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横论纵说气凌对方,致论敌于绝地,使革命派在保皇派面前总是师出正义,文出有理,言出有据,多立于不败之地。
同盟会成立之初,景耀月即为山西分会主盟人之一,后来又被推选为中国留日同学会主席。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领导人对他很为器重,遂又为同盟会本部参议并任同盟会组织干事。在留学期间常委他以重任回国,往返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联络革命志士,组建同盟会支部,注意发展文化界和清军中的有识之士。与景定成于东北,与于右任在西北为发展同盟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作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