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心政治 隐退从教

十一 灰心政治 隐退从教

1924 年11 月孙中山应邀北上,讨论国是,旗帜显明地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景耀月出于对孙中山的无限崇拜,渐冷的心又燃烧起来,再度参与政事,多次与孙中山一起促膝论事,每谈至深夜方散。不久孙先生病重,耀月守候在侧,屡次因医护与北洋政府派员发生口角,直至孙先生逝去,他亲睹了暴政者的卑鄙劣迹。至今,孙中山与景耀月等人的合照,仍悬挂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及南京总统府、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处。之后再度心灰意冷。第二年蒋介石浮出军政界,成为国民党一号人物,林森等在北京主持反对与共产党合作的“西山会议派”,邀耀月参加,耀月以其有违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联共旨意而断然拒绝。伤时感世总觉国途渺茫,眼见得大势违愿,只好退而求其次,遂相望于江湖,从教渡余生。之后历任北大法学讲师、俄文法政大学讲师、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教授、东北大学教授等,为日后中华的复兴培养了不少人才,可谓门墙桃李遍及海内外。期间,耀月身处乱世,无心政事,常闭门谢客,一味文墨不免烦闷,就常去故宫散心,渐渐又迷上了稽考古道,常常早去晚归,一头扎在训诂、校勘、考古学里,遂于稽古学他也很有建树。曾被邀加入中国考古学会,致力于考古工作。其时以其资望,仍任国会议员多年。

耀月身处日伪乱华,世事败絮之秋,虽绝意于政治,但目睹国事,心中仍念念不忘国情民事,常以国会议员身份四处奔走,排难解纷,为民请命,故时人多赞之为当代之鲁仲连。民国18 年(1929),山西南部连遭大旱,饿殍载道,惨不忍睹,他遂上呈当局免除灾区田丁赋税,并呈请国际统一救灾会华北救灾协会为芮城赈银35000元。此款采取以工代赈之法,用于修筑陌南镇北桥石涵洞和北去解州的中条山大路。从此人们翻越中条山白天黑夜皆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