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讨论

四、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考察,发现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并不存在性别、专业、年级的三项以及两项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总分和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大一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而大四年级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二、大三两个年级不存在显著差异。

已有研究有的并没有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总体倾向存在显著差异,也有研究发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年级差异(李瑛,2003;马薇薇,2006)。本研究与李瑛(2003)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李瑛(2003)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与马薇薇(2006)的结果部分一致,即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年级。另外,Shapiro(1999)指出,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年龄差异,11—17岁网络成瘾症状的流行率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17—18岁则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18—20岁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2岁后开始下降。本研究中四个年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8.88岁、20.06岁、20.65岁、21.76岁,处于Shapiro所提出的上升阶段,因而与Shapiro(1999)的结果是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测,已有研究所得出的年级差异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样本的年龄有关,今后的研究可以结合年级与年龄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而不仅仅考察年级差异。

另外,研究发现大一年级与大四年级和其他三个年级存在的显著差异可能与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关。大一学生刚进入学校没有多久(本研究的数据时间为11—12月),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此时拥有电脑的学生人数也相对较少,因而他们上网的机会和时间较之其他三个年级都会少一些,因而他们更不倾向于网络成瘾。而大四的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找工作和整理毕业论文,他们相对于其他三个年级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而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整理毕业论文他们都需要通过使用网络搜集各种资料来完成,因而他们的网络成瘾倾向会显著地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而大二与大三学生的大学生活已经步入正轨,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生活中,他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机会相对比较接近,因而本研究并未发现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和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此外,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女生。有关网络成瘾的研究基本上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李瑛(2003)认为这与男女的生理差异、个性特点以及传统社会文化的规范有关。另外,本研究并没有发现不同专业、来源和家庭情况的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以及各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与部分以往的研究在专业、来源以及独生子女层面上的差异不一致(李瑛,2003;马薇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