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在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
2025年11月13日
3.高职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在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
为了考察高职大学生是否会通过影响心理幸福感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结合上文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本研究采用Baron和Kenny等人用的回归分析方法(Enter法)来检验中介效应,即分别考察c(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c'(考虑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a(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和b(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首先考察心理幸福感在积极问题解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其结构如图15-1所示;经过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15-3所示。
表15-3 心理幸福感在积极问题解决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注:SE为标准误。**表示P<0.01。

图15-1 心理幸福感在积极问题解决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
注:SE为标准误。**表示P<0.01。
如上图所示,加入了心理幸福感之后,自变量(积极问题解决倾向)到因变量(主观幸福感)的路径系数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这说明心理幸福感在积极问题解决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Judd和Kenny所定义的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54%(a*b/c)。
另外,采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心理幸福感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其结构如图15-2所示,图中系数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

图15-2 心理幸福感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
注:SE为标准误。**表示P<0.01。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心理幸福感在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也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