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社交状况的中介作用

第十一章 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社交状况的中介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1908/350 B.C.)早就提出了实践智力(practical wisdom)、审慎地判断(logws,理念)和在实际生活中行动(praxis,现实)是个体最难达到的品质。这些都是与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相关的概念。但是,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得到科学研究者的关注。D'Zurilla和Goldfried(1971)在《问题解决和行为改变》一文中,呼吁研究者重视社会性问题解决在个体适应中的作用。

社交问题是个体需要解决的一类重要问题,因此这类问题的解决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个体的社交状况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Hener(1982)的研究表明无效解决问题者比有效解决问题者反映出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而大部分研究表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社交焦虑、抑郁、孤独情绪的个体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满意的社会交往,越容易依赖于网络中的人际互动(林以正,2002),更容易出现网络的病理性使用。按照“失补偿”假说,个体在社交中发展受阻,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形成“病理性补偿”。

大学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使用人群,加之他们的身心发展处于特殊的阶段。因此,本研究对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社交状况以及网络使用关系的考察也将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