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或能力)结构研究

(一)智力(或能力)结构研究

国内对智力(或能力)结构的研究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人的整体智力结构的研究,另一种是对某项具体实践能力结构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证研究,一种是理论思辨。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主要采取因子分析法,还有少数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访谈法),随着近年来现象学、解释学等哲学思想对教育研究的影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中。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的三棱智力结构模型理论为国内智力结构研究填补了理论空白,该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他从这个定义出发,提出了三棱智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包括六个方面:智力的目的、智力过程、智力的材料或内容、智力的反思或监控、智力的品质、智力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三棱智力结构模型较好地体现了智力的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智力的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关系,智力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智力的表层与深层的关系。该心理学家支持“非智力因素(非认知因素)是智慧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他强调智力在人的心理现象大系统中带有浓厚的非认知(非智力)因素的色彩,非认知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

也有相关专家应用因素分析法探讨了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结构组成及其发展特点,最终得到包括:情感体验、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整体概括能力、归纳段意、语词理解能力、知觉的广度、简单表达8个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因素。还有相关专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再结合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集中模型的拟合程度,最终构建了中学生数学能力结构模型,它由逻辑运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转换能力4个因素组成。也有专家基于能力结构二因素论,分析发现拔尖人才的能力有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两部分,其中,一般因素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特殊因素包括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拓展能力(再学习和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专家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者和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提出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就业能力分为关键技能和个人特质两大类,共九个维度,分别是:基本技能、转化实践技能、人际团队技能、自我开发技能四个关键技能,以及正直可靠、勤奋上进、适应开放、自信主动和敬业奉献等五类个人特质,还有相关专家也应用因子分析法获得了各自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

由此看来,我国研究者在能力结构研究中多数采用因子分析法,但是因子分析法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首先,要使用因子分析法,要求设计一套分测验来进行信息收集,而目前仍未解决选择什么变量设计分测验的问题,研究者的做法大多是凭主观经验来选择。其次,在解释提取出来的公因素和它要揭示的心理特征的关系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为了克服传统因素分析法的局限性,也有研究者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能力结构研究。

相关专家在概括指出了传统研究能力结构的因子分析法和活动分析法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将因子分析建立在现实活动基础上的“活动一因子分析法”。利用这种混合研究方法,莫雷构建了语文阅读能力的结构模型。这一混合研究方法既克服了因素分析法难以解决测验设计与结果解释的客观性的局限,又克服了活动分析太过直觉和经验无法保证能力结构的完整性和结构因素的合理性问题。

也有专家基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成果,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分析构建了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他们认为科学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由情境创设能力、提问解释能力、探究教学能力等构成。该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基础上,其不可避免的受德尔菲法自身缺陷的影响,如专家对指标评价的主观性强,实证性差等问题。

随着近年来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教育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活动现场,将真实一手资料放在相关的情境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和综合。扎根理论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解释力强、扎根真实数据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研究者们积极尝试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具体领域能力的结构。相关专家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模型,进而探索了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和方法。该研究访谈了五个实践活动领域内,实践能力水平较高的30位专家,逐个探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实践能力成长的历程,最终通过编码得出实践能力的结构模型。有专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32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访谈,编码归类后构建了译者翻译能力结构的金字塔模型,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揭示了各结构要素间的关系。有专家将扎根理论引入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中。对33名大学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企业招聘主考官进行访谈,实施三级编码,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也有专家进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由三个维度56项指标要素构成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教育能力结构体系,为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转化及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一些学者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研究某项能力的结构。相关学者密参照三维智力结构图,构建了由科学探究内容、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品质三个维度组成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有学者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展开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能力结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由“能力构成”“工作领域”和“活动领域”三维度15个能力要素构成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有学者以能力的类化经验说等理论为基础,基于对学科核心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的分析,构建了以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为维度的学科能力结构模型。也有学者德参考三维智力结构图提出了内容、方法和品质三维青少年科学思维能力立方结构。该能力结构模型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和逻辑概括的基础上的,虽然看似能较全面而系统地关注到关于科学思维能力的知识、方法等各方面因素,但验证其正确性却很复杂。总之,国内对智力结构的研究无论从研究的内容上,还是采用的方法上都有创新和突破,为本书构建物理建模能力构成要素框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