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水平

(三)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水平

学生具备这些模型思维要素的角度,结合课程标准呈现的学业水平层次,可以将学生的建模能力大致分为五个层次:1.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物理模型,认为模型仅用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没有将物理模型与实际联系的意识。2.知道常见的物理模型,有将这些模型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并能够作出简单的分析。3.具备一定的物理模型储备,面对常见的物理情境能够准确调用并进行推理,获得结论。4.能够利用自身已有的物理经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合适的物理模型,或是修改已有模型以适用于新情境。5.具备完善的物理思维能力,应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能够抽象出合适的物理模型,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调节模型以适用于新情境。笔者所定下的水平层次与课程标准划分的水平是一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水平二为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四为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对未毕业的高中生进行测评时,出现水平一是合理并可以接受的,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鼓励,并在物理思维层面上加以引导。水平三则是在合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自我内化的结果,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下,学生对物理模型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运用物理模型。水平五则是优秀建模能力的体现,应对陌生、复杂的物理情境,能够临危不乱、理清思路,具备高层次的物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