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5月13日,港股上市公司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1349.HK复旦张江)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关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见图2和图3。
复旦张江成立于1996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
复旦张江现有药品主要覆盖皮肤性病治疗和抗肿瘤治疗领域,包括基于光动力技术平台的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商品名:艾拉)和注射用海姆泊芬(商品名:复美达),以及基于纳米技术平台的抗肿瘤药物长循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商品名:里葆多)。
图2
其中,“艾拉”是世界首个用于尖锐湿疣治疗的光动力药物,为复旦张江国内独家生产销售产品。艾拉自2007年产品上市至2018年末,已累计实现销售337.4万支,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8.63亿元。
“复美达”是全球首创的光动力治疗药物,属化学药品第1.1类,是集新作用机理、新化合物和新适应症为一体的新药,同样是复旦张江国内独家生产销售产品。复美达于2012年获得新药证书,2016年获得生产批件,2017年开始生产销售,自产品上市至2018年末,已累计实现销售2.5万支,累计销售收入超过0.90亿元。
“里葆多”于2009年上市销售,是全球首个抗癌类脂质体药物Doxil的国内首仿药。至2018年末,里葆多已累计实现销售48.5万支,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7.05亿元。
2018年度上述三大产品中,艾拉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最高,超过五成达53.34%;里葆多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为36.33%;复美达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最小,仅为7.79%。
复旦张江近3年营收业绩平稳,净利润则出现一定波动。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6.39亿元,净利润1.30亿元。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5.11亿元,同比下滑20.03%;净利润0.60亿元,同比下滑53.85%。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45.21%;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16.67%。
复旦张江选择的上市标准为《上市规则》中的第一类门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图3
复旦张江已在港股上市17年。2002年8月12日,公司在香港以每股港币0.8元的价格发行了面值为人民币0.1元的外资股共计1.98亿股,其中包括由内资股东原持有的1800万股内资股转为H股并出售。2002年8月13日开始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交易。
2013年9月13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提交转板申请,申请批准通过由创业板转往主板上市的方式,将全部发行的3.4亿股H股于主板上市买卖。2013年12月16日,公司H股正式开始在主板交易。
复旦张江目前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持股5%以上的股东共有4名,分别是上海医药(601607)持股15.12%,新企二期持股17.00%,个人股东杨宗孟和王海波分别持股8.67%及6.27%。
此外,上海医药还持有7056万股H股,内资股及H股合计占总股本的22.77%。
更重要的是“国家队”——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均通过上海医药成为复旦张江的间接股东。
上海复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持股3.32%,其为复旦大学的全资子公司。
2019年3月8日,复旦张江就抢先一步通过公告宣布了计划进军科创板的计划。消息发布之后,复旦张江的港股股价迎来一波暴涨(见图4),同年3月11日直接跳空高开,当日股价涨幅达到26.35%。此后,该股股价从5.85港元一路上涨到最高8.5港元,之后逐渐回落修整。在此期间,A股复旦复华、张江高科和上海医药亦同步出现走强的现象。这些个股在科创板上市后的行情值得期待,在此笔者并无荐股之意,由于这些企业现成产品比较单一,对拳头产品的依赖性较高,投资时还要考虑新药品的研发投入和收入平衡性。
图4
另外,还有几家在港股交易的上市公司进军科创板,例如昊海生物科技、中国通号、微创医疗分拆附属公司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胜控股附属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这些企业对于企业历史相关数据和行业有可比性,便于投资者们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