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的低价仙股

一、A股中的低价仙股

2008年11月6日上证综指在1664点的最低点时,在股价不复权的情况下,1元以下的“仙股”共有3只,而股价在1~2元的“准仙股”则有60只。

从基本面上看,“仙股”和“准仙股”基本属于重大利空、不被市场看好的一类个股,一般存在巨额亏损、经营管理失序、债务缠身、违规违法等问题以及被立案调查等多种负面因素。

老股民们都说,只要A股市场中破2元的股票达到数家以后,就证明熊市正在进入底部区域,再下跌的空间不太大了,或者说再下跌时的机会将大于风险,应静待构底回转。当然,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破2元的股票需由以往的数家增至数十家后方能构底成功。科创板或许会有更多“仙股”出现,使站岗的投资者永无翻身解套之日。不过,也会有部分个股出现咸鱼翻身的利好奇迹,这也是一种高收益回报的体现。

超低价股增多也与“高送转”有关。一些股票大幅“瘦身”,股票并没有增加股权价值,只是降低了股价,变身为了低价股。所以这也造成了一些后遗症,例如多次实施高送转,股本虽然做大了,但业绩却没有做强,导致其股价没有业绩的支撑,进而成为“仙股”或“准仙股”,这也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科创板制度建设不断向国际化靠拢,往后会有越来越多股票沦为几乎没有成交量的“仙股”。类比美国股市,虽连创新高,但也只有三分之一的股票活跃,大部分的股票仍然没有太大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