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和科学喂养

母乳和科学喂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新生宝宝要健康成长,母乳是最好的护身符。我怀第一胎时由于孕期大出血,笑笑早产了近2个月。

虽然早产儿护理比较难,但我并不担心。宝宝都来到这个美丽(雾霾)的世界了,还怕抚养困难吗?通过纯母乳喂养,可以把宝宝在胎里损失的时间和营养补回来。纯母乳喂养能够明显提高婴幼儿早期的免疫力,并减低胃肠道感染的概率。但母乳喂养在中国的普及率还是不高。

我在美国访学时,曾住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校公寓。我的一楼有一户波兰人,家中有4个漂亮得如同洋娃娃一般的孩子,二楼是一户印尼华人的家庭,有3个孩子。还有一户是阿根廷人,有极其可爱的女儿阿达丽亚和儿子伊万。2岁的阿达丽亚非常可爱,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

外国人往往对养育孩子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淡定与自信。相比之下,中国人养孩子就隆重得多。在小区里,一个中国孩子的身边可能有三四个家长陪着——妈妈、爸爸、外公、外婆……围着孩子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外国妈妈则是以一当三,手牵一个,怀抱一个,肚子里可能还揣着一个。

在小区的草地上,外国妈妈经常席地而坐,肩膀上搭一条哺乳巾,小婴儿就在蓝天下安详地吸吮着母乳。喂完奶之后,妈妈就把婴儿的头靠在自己肩膀上,轻轻地拍一会儿后背。等小婴儿打出一个完整的奶嗝儿,他们就被平放在地毯上。

完成喂奶任务的妈妈闲适地和邻居、朋友们聊天,看着大孩子在滑梯上玩耍。小小的婴儿则平静地躺在树荫下,把粉嫩的小脚丫举到头顶上,偶尔送到嘴里。阳光在他们淡金色的圆脑袋上留下摇曳的光影。这些美好、宁静的瞬间始终保留在我记忆里。当我回到国内因为母乳喂养手忙脚乱、疲于奔命时,那些宁静的哺乳时刻好像变成了我的幻觉。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地区母亲的早开奶率、6个月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率、1岁和2岁持续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47个国家中分别位列第34、39、44和45名。而辅食及时添加率、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位列前10,也就是说辅食添加普遍过早。中国婴幼儿喂养中主要存在开奶不及时、母乳喂养伴随喂水、过早添加辅食、母乳喂养时间短、辅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在中国,许多医院的产房里都有各大奶粉公司销售人员派发免费奶粉试吃,最好是让你的宝宝一出生就习惯这种奶粉的口味,成为他们的忠实顾客。广告里反复鼓吹奶粉的产地和添加的营养成分。不过,号称和母乳一样好消化、有营养的生产商,不过都是一厢情愿,糊弄消费者罢了。无论各种配方奶粉多么努力模仿母乳的成分,但牛和羊的奶水经过二次加工,添加什么灵丹妙药也取代不了母乳中天然的活性成分呀。

国内许多地方也没有哺乳室,带着婴儿出门,往往找不到喂奶的合适地方。有时候,一手拎着孩子,一手扶着婴儿车,看着地铁站口仅有的3级台阶就是下不去。不知孩子和车,该先扔了哪一个。

心童母乳喂养时间短,小时候一直是儿童医院的常客。她熟悉儿童医院的布局,知道哪个门口卖小熊维尼的气球,哪个超市有草莓味道的棒棒糖。她经常咳嗽、喉咙疼,医生开了大量抗生素,口服或者输液,但效果并不理想。几乎每年冬天,我们都在医院或去医院的路上折腾。夜里她不断咳嗽,哭闹。

带她去医院就诊时,我也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带着小婴儿来看病。有的宝宝才几个月大,就腹泻,发烧,送到医院挂水。出于职业习惯,我喜欢在他们排队验血或等候时聊几句,问宝宝吃不吃母乳,吃了多久,几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生病的婴儿中,大多是非母乳或者混合喂养的(母乳加上奶粉)。如果全母乳喂养,婴儿腹泻比较少见。部分婴儿腹泻有可能是感染了轮状病毒,这是一种通过口服疫苗就可以预防的婴幼儿常见疾病。非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概率更高,奶瓶污染、餐具不洁、大人交叉感染或者辅食不容易消化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婴儿腹泻。

笑笑出生时体重5斤3两,因为早产被送进了早产儿护理室,放在暖箱里。一周后,他出院时体重下降到4斤6两,瘦得皮包骨头,还有严重的黄疸。生理性体重减轻是每个新生儿都会遇到的,第一周体重下降属于正常情况。不过,足月(孕期36周以上)的宝宝,一般两周以内黄疸能够自行退完;早产宝宝有可能持续四周甚至更久。日晒可以帮助导致黄疸的胆红素氧化分解,尽快排出体外。比较严重的宝宝就得服药。笑笑的黄疸严重程度接近服药的临界点。医生建议多喝母乳、多晒太阳。

为了保证奶水质量,我不吃刺激性的食物,继续忌口、戒茶、戒咖啡。吸吮困难的早产婴儿,只能把母乳用吸奶器吸出来,放在奶瓶里慢慢喂。笑笑没有力气吸奶,即便把母乳放在奶瓶里喂,一顿奶也要花费个把小时。他经常喝不了几口,就累得睡着了,但并没有吃饱。把他摇醒后,他勉力再喝上几口,又昏昏沉沉地睡去。但睡着后不到半小时,他却又饿醒了。

那些昏暗的夜灯下,瘦弱的笑笑缓慢地吸吮着奶瓶,而我的眼皮一直在打架。有时我的头突然点了一下,被自己惊醒,才发现小婴儿已经抱着奶瓶睡着了,奶瓶里还剩一大半奶。我手指轻轻叩一下奶瓶,他被惊醒了,下意识地吸吮几口。60毫升的奶,他在半梦半醒中得喝一个多小时。我和阿姨轮换着喂,还是累得够呛。

不过,经过艰难的母乳喂养,笑笑的体重增长非常迅速,医学上称为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他满月时8斤,随后每个月增加3斤,6个月时已经体重22斤,长成一个肥嘟嘟、肉乎乎的胖宝宝。

这期间,我和先生发生过一次争执。林博士认为笑笑6个月了,还从来没有喝过水,必须给孩子喂水。

事实上,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额外喂水。对6个月以下的纯母乳婴儿来说,母乳中的水分和营养是充足的,医生有时会建议补充一些Ddrops的婴儿复合维生素液。但喂水反而会占用宝宝小小的胃,影响母乳的总摄入量。当然,所有的规则要因人而异。对笑笑来说,他每天要喝1200多毫升的母乳,大小便的次数、颜色都很正常。我认为他不缺水。

林博士还担心,如果孩子小时候只喝奶不喝水,就不知道水的味道,将来可能会不爱喝水。他本人的确很不爱喝水,凡是喝东西,一定要喝甜口的,如奶茶、可乐。难道是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喝过水吗?

我婆婆说,别扯这瞎话,他小时候当然喝过水,只是长大后变得挑食了,给自己找借口。

渴了要喝水是本能,这和婴儿时期喂不喂水没有太大关系。事实证明,纯母乳喂养长大的孩子,渴了一样会大喊:“我要喝水!”

母乳喂养有两个重要的健康益处。第一,母乳喂养的婴儿抵抗力明显高于非母乳喂养婴儿,宝宝不易生病,即使病了也容易恢复。第二,母乳喂养更加卫生,减少了婴儿胃肠道感染的风险,而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有家长问我:妈妈生病了可以喂奶吗?其实,我国古代就有“母病子病,母安子安”的说法。一般性感冒是不影响喂奶的,但母亲不能随意用药。清代的陈飞霞在《幼幼集成》中说:“凡有微疾,不用仓忙,但令乳母,严戒油腻荤酒,能得乳汁清和,一二日间不药自愈”,都是强调母乳喂养得当,就能够收到不药自愈的效果。

笑笑第一次感冒是5个月的时候,大概是我的病毒传给了他。那天我下班回来着凉了,开始头疼。我坚持没有吃药,继续母乳喂养。我的感冒快好的时候,笑笑开始流鼻涕、鼻塞,晚上体温升到39度。林博士惊恐不安地连夜买来了婴儿用的退烧药,但没有立即给他服用,只先用热水擦身,进行物理降温。

他喝了奶后沉沉地睡着了。夜里我不断给他量体温,每隔两三小时喂一次奶,觉得体温上升就用热水给他擦身体。没有借助退烧药,清晨他烧退了,2天后就完全恢复了。毫无疑问,来自妈妈的抗体帮助他度过了第一次感冒。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非常强调母乳的重要性,指出“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其乳儿者,皆宜慎于喜怒”。他还要求乳母性情和蔼、态度温祥,说“母有热、母怒、母新吐下、母醉皆不可乳儿”。所以,如果妈妈病得厉害、情绪特别糟糕,或者喝酒时就不要喂奶了。

对于我来说,孩子离开了母腹后与我联系的唯一生理渠道就是母乳喂养。通过喝母乳,妈妈可以直接干预他的生长。比如,笑笑感冒了,他不能吃药,而我可以吃一些提高抵抗力的产品,如维生素C、牛初乳,通过乳汁传递给他。笑笑有轻微的贫血,补铁的副作用比较大,容易导致便秘或刺激肠胃,就可以由妈妈来补铁,帮助他间接吸收。同样,中医认为如果宝宝上火了,妈妈就需要吃清淡去火的饮食,如喝绿豆汤。

可惜,这种母子联系不是终身的,也不是长久的。因为工作原因,加上笑笑喝奶速度太磨叽,6个月后我们就断奶了。雨果是足月生的,吃奶速度倍儿快,半岁时体重也超过了22斤,是大眼睛高个子的萌娃。不过雨果出牙早,小牙齿特别锋利,咬人特别疼。再加上我工作压力比较大,不断起夜喂奶,白天的工作效率就特别低,母乳也只喂养了7个月,还是挺遗憾的。其实,我非常希望母乳喂养的时间更长一些。

都说一孕傻三年,我认为那主要是夜里长期睡眠不好导致的记忆力、判断力下降。妈妈们在这一点上特别伟大,为了孩子的健康,做出了自我牺牲。

有的妈妈因为特殊原因无法母乳喂养,也不必太自责。人生就是这样的取舍,在照顾孩子方面,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力。说到孩子小时候的遗憾,我有一位年长的同事居然哭了。她因为工作繁忙,当年疏于对孩子的照管,孩子是奶粉泡大的。在儿保科体检时,医生直言不讳地说:“你家孩子养得不好,身高体重都低于正常标准。”她愧疚得眼泪哗哗流。

重要的不是喂养6个月、12个月还是更久,而是在健康喂养的基础上,做出尊重孩子和母亲的选择。如果母亲有乳汁、有条件,至少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对孩子有着重要的生长意义。

6个月之后,辅食的科学添加也决定了孩子能否继续健康成长。

婴儿辅食的添加不能太晚,也不宜太早。6个月龄是绝大多数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初步成熟,可以开始接受辅食的时间,也是宝宝开始需要辅食来提供更多营养的时期。

不少研究证据表明,添加丰富、适宜的辅食可能降低一岁后过敏的风险。在出生后头几个月里,孩子的消化系统完美地和母乳匹配。所有的奶粉都在试图模仿母乳的结构与成分,虽然很难完全复制。负责消化淀粉类物质的胰腺淀粉酶在新生儿前3个月内都还没有,6个月内都不足。过早添加辅食,宝宝是无法消化的。

此外,新生儿有一种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推舌反射,舌头会把一切进入嘴里的固体食物(或勺子)推出。这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本能,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这个反射一般也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消失。

同样,6个月之后,多数宝宝可以逐渐独立地坐在宝宝餐椅上。这意味着孩子可以用合适的坐姿,在吞咽前更好地处理嘴里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咀嚼。

过早和过晚添加辅食都可能增加某些疾病发生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的一份报告称,6个月前添加辅食的婴儿,患肺炎的概率是6个月后添加辅食的婴儿的4倍。

添加辅食没有太严格的顺序,可以参考文末的“婴儿辅食添加进度表”。总之,逐步地、合理地尝试,找出宝宝能接受的食物,基本按照表格里的辅食添加进度就可以了。丰富的食物才能提供全面的营养,只要保证最初添加的辅食是细腻、健康、安全的。

实验胚胎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证据表明,婴儿早期的营养状况可能影响其智力发展、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发展。《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说“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

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宝宝出现过敏状况怎么办?别担心,别家孩子容易过敏的食物,你家孩子未必会过敏。你过敏的食物,你的孩子也未必会过敏。我们不知道宝宝有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家长可以先试一试,但每次只能从少量、单一食物开始尝试。

一旦发现过敏,可以暂停添加该食物,继续尝试别的食物。根据过敏程度不同,还可以等数月后再次少量尝试之前轻微过敏的食物。如果仍然过敏,则再次停止,更换其他辅食。

千万别因为担心过敏而只给宝宝吃单一的辅食。大自然赐予人类那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你要相信,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对宝宝有益的。如果因为担心宝宝过敏,而迟迟延后各种辅食的添加,甚至不敢尝试新辅食,只会让宝宝的食物种类被大大地局限,形成挑食的习惯。这样既不能保证营养和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对肠道健康发展不利,会影响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反应。

营养状况影响宝宝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会影响食物的营养吸收,而食物也会影响我们体内的正常菌群的组成。丰富多样的食物可能会使体内菌群更多样、更丰富,有助于建立、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合理喂养有助于预防婴幼儿喂养问题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国家有1/3的5岁以下儿童由于喂养不良导致生长迟缓。全球每年死亡的1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左右直接或间接与营养不良有关,35%的儿童疾病与营养不良相关。

有人调查发现,我国婴幼儿喂养问题的发生率超过1/5。很多家长都有错误的喂养习惯,比如给孩子吃不合适的辅食,辅食不够卫生,或者喂养行为不当,等等。

喂养行为与婴幼儿喂养问题关系密切。例如,固定就餐地点和时间有利于培养有效的进食条件反射,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消化吸收。你看到过家长端着碗追在婴幼儿身后喂饭吗?你看到过大人让孩子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喂饭吗?这些可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安静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婴幼儿进餐时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其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如果进餐时有言语性鼓励和情感交流,婴幼儿的喂养就更加健康、有益。

当我看着宝宝吃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时,好希望听到他们说一句:哇——真好吃!是啊,宝宝该到说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