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阅读的乐趣

混龄阅读的乐趣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罗素

书给人类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脱离现实的、无边无际的想象世界。从浪漫主义的角度看,如果孩子爱上阅读,他们就再也不会孤单。现实一点来说,只要孩子在6岁之前爱上早期阅读,以后的作文写作、阅读理解也是手到擒来。

孩子爱上了阅读,家长就做到了“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阅读能力是“渔”的能力,是学会学习的手段,是面向未来千变万化世界的工具。

纳格尔在《生命之始:脑、早期发展与学习》这本书里说过:大量益智类玩具、教育类软件和游戏容易让孩子们养成静坐不动、被动接受信息的学习习惯,但事实上,与大自然的丰富多样、瞬息万变相比,看似五彩斑斓的玩具和功能炫目的软件提供的可能性相当有限,孩子很快就能穷尽并厌倦。而大脑对于外界刺激有长短不一的窗口期。长时间接受某一种刺激,孩子会将其与负面情绪相联系,导致此后潜意识中对该种“学习方式”的反感。

相比之下,亲子阅读既是不容易厌倦的学习方法,也是联系父母和子女情感的最佳纽带。混龄阅读则是联系大孩子和小孩子情感的最佳纽带。好的绘本可以传递给孩子爱和积极情感。和孩子交流绘本阅读是为了双方情感的抒发。

一天晚上,我给笑笑讲日本童书作家宫西达也的《永远永远爱你》。读这本书的时候,笑笑听得很认真。故事读完了,他良久不出声。我仔细一看,他的眼睛已经微微红了,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眼泪汪汪地克制着自己的哭声。发现我在看他,他忍不住扑到我的怀里,把小小的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小声地抽泣起来。

我问他为什么哭,他“哇”的一声哭出来,说:“小恐龙再也见不到妈妈啦!呜——”但是小恐龙忘记妈妈了吗?笑笑说没有。我说:是啊,虽然他和妈妈不得不分开,但是小恐龙没有忘记妈妈,他自己一个人生活得很好,长大后送给妈妈许多许多红果子。他的妈妈高兴吗?笑笑说小恐龙的妈妈开始难过,后来又高兴了。我们这些父母不也是这样吗?最初总恋恋不舍,不愿离开自己的孩子,但未来又会为孩子给予的小小关怀而感动。

等笑笑给弟弟讲《永远永远爱你》的时候,他们关注的视角又不同了。他们关注的是慈母龙和霸王龙中,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弟弟厉害还是哥哥厉害?好多年过去了,他们如果再遇见,霸王龙还认识自己的兄弟吗?一定认识的!

中文绘本读什么?

0—3岁的孩子可以选择图形鲜明、角色清晰、情节简单有趣的图画书,每一页的场景是清楚明白的,角色是凸显的,可以有少量文字。3—6岁的孩子则可以欣赏各种健康、有趣的图书。如果你没有绘本选择的经验,那么功利一点的标准是选择图画书领域的大奖作品——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奖、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英国凯特·格林威奖、林格伦儿童文学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得以上童书奖项的绘本都基本有值得一读的优点。

有的图书适合早期读写,有助于儿童早期识字启蒙。这一类的阅读书包括《迪士尼我会自己读》等,一个趣味故事由简单的几十个字组成,相同的字反复出现,适合孩子的记忆曲线。

有的图书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心童3岁生日时,我买了一套“汤姆小兔”的绘本给她。于是,心童睡觉之前养成了听故事的习惯。她总要听很多、很多个,一遍完了又讲一遍。我说,这是最后一个。但她总是说:“再来一个,再听最后一个。”

一个星期五,我生病了,有点发烧。心童说:“我送妈妈上床睡觉。”我故意说:“唉,你睡觉之前都有人讲故事给你听,妈妈睡觉之前就没有人讲故事。”她热情地说:“我给你讲故事。”

以前,每次我鼓励她自己讲个故事,她都蹙眉说:“我不会讲!我只会乱讲!”我说:“好,你就乱讲,我最喜欢你乱讲。”她依然不吱声。今天,她终于要讲故事了!她找到我新买给她的一本书,飞快跑到我身边,指着封面,学我的样子,点着标题,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汤-姆-挨-罚——”

然后打开到封二,再念:“汤—姆—挨—罚——”

然后她开始讲故事:“有一天……”停下,翻页。再翻页。继续翻页……

她郁闷地说:“咦,那一页呢?……我找不到了!”

我说:“你就从第一页讲起吧!”

她说好吧。她指着第一页的图片,说:“有一天,他和爸爸妈妈去……咦,他怎么一个人啊?”心童指着图片边上一只小兔子问我。我问:“你觉得为什么呢?”她说:“嗯……他怎么一个人?有一天……讲完了。”我觉得,女儿内心深处是个孤单的孩子,很害怕别人离开她。她的父母在她3个月时把她送回爷爷奶奶家,1岁多的时候离婚,2岁回到父亲身边。总之,她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半夜做噩梦、哭闹、发脾气都是内心情绪的宣泄方式。但书会给她打开一个温暖的世界。现在她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还是很喜欢逛书店。

哥哥给弟弟读故事就更逗了。一开始,哥哥每次读了一半就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只好很尴尬地把书往弟弟手里一塞:“你自己看吧。”为了解决面子问题,哥哥也要努力学汉字呀。

英文绘本选什么?

英文绘本阅读首先推荐苏斯博士的作品。他是美国最著名的童书作家之一。苏斯博士出生于1904年3月2日,那一天也被定为美国阅读日。其实,苏斯博士生日的那一周几乎是全美的阅读周。整整一个星期,图书馆会把他的作品放在童书架的最前排,小学幼儿园老师们会充满激情地朗读他的作品。他一生创作的童书销量超过2.5亿,被美国教育部指定为儿童重要阅读辅导读物。菲利普·奈尔在《苏斯博士:美国偶像》中说,因《哈里·波特》而一举成名的J.K.罗琳,图书销量几乎超越了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除了一个例外——苏斯博士。

苏斯博士曾获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大奖和普利策特殊贡献奖,两次获奥斯卡金像奖和艾美奖。他的每一本书都很押韵,也很搞笑。读了他的书,会对英语的自然拼读生出兴趣,不知不觉掌握许多相似的字母的发音。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戴帽子的猫》(The Cat in the Hat),只用了236个单词造就了西方孩子的入门阅读。其他作品,如《穿袜子的狐狸》(Fox in Socks),以及《一条鱼两条鱼》(One Fish Two Fish)等,都很受孩子的欢迎。

4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英文分级读物,他们都是循序渐进的成套图书。你可能需要一层书架收纳它们(取决于你家墙壁的长度)。如果说美国最棒的分级读物是“兰登分级阅读”,英国著名的启蒙读物该是“牛津树”了。例如牛津树分为家庭版和学校版,两个版本的故事内容不同,册数也不同:家庭版有58册,而学校版有406册。牛津树的自然拼读系列包括教学与练习,学练一体。拓展阅读系列则是围绕着Kipper一家展开的日常故事,就像漫画连载。

书的分级阅读建议是这样的:L1—L3级别适合零基础,刚开始启蒙的孩子,4—5岁或者5—6岁都可以开始。里面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孩子容易接受。L4—L6适合有一些词汇基础,刚开始读句子的孩子。L7—L9适合已经可以读句子,需要加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并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小学生

不过,据我观察,买了丛书放在客厅架子上做摆设的家庭还挺多的。真正坚持阅读它的,一定会看到效果。

如何混龄阅读?

有的家长说,看到孩子幼儿园期间能自主阅读了,以为家长就不用管了,反正我买书他看书,孩子爱看书就行。但后来发现孩子的阅读很粗浅,挑自己喜欢的图片随便翻翻,没有深度阅读。这时才后悔没有坚持亲子阅读,没有和孩子交流读后感!

睡前最适合开展亲子阅读。哪怕是小婴儿,也喜欢大人指着一张图片说说故事。3岁以下婴幼儿的中国绘本质量参差不齐,西方的低幼绘本字又特别少。为此,我还曾经为孩子专门写了一套关于小汽车的绘本。

早期阅读需要榜样,混龄阅读更是对大小孩子的共同促进。当大孩子开始喜欢看书时,可以每天让大孩子读一篇课文或者故事给小孩子听。这样,既增进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又锻炼了大孩子的朗读水平。

一天,笑笑在读语文课本,他看完一篇课文《汤圆》高兴地说:“我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他读了课文最后一句给大家听:“啊!汤圆,原来你还有团团圆圆的意思!”

我夸哥哥真棒。过了一会儿,我提醒他们要睡觉了,让哥哥把《春日》这首诗读给弟弟听一下——我很喜欢朱熹这首诗。弟弟赶紧大声说:“啊,汤圆!”大家笑喷了。

犹太人有句谚语:读过很多书的人,如果他不会用书上的知识,仍可能是只驮着很多书本的骡子。亲子和混龄阅读的延伸可以是故事创编,也可以是结合孩子生活的谈话与讨论。

比如晚上,心童看我在电脑前写博客,问我在做啥。我说,妈妈在写东西啊,写书。她将信将疑地看我。我拿出刚刚发表文章的一本杂志,说:看到吗,这就是妈妈写的。我翻开,指着我的名字念给她听。她好胜心大发,也要写书。我鼓励她讲故事,帮她写下来,也做成一本书。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当然,删去口头禅“那个”“的”10次,调整主谓结构若干。

从前,有个高高的山顶,山里面住了一个怪物,(他有多大呢?)他的脚像桌子那么大,头像房子那么大。他是个好怪物。(他有名字吗?)他叫天怪物,因为他和天一样高。天怪物想找个朋友一起玩。他对小娃娃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小娃娃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他们玩什么呢?)他们一起玩球,一起玩小蜜蜂,玩得很高兴。这时,他们碰到一个坏怪物,坏怪物想把他们吃掉。坏怪物叫屋顶怪物,因为他像屋顶一样高。好怪物就和坏怪物打起来了。天怪物的拳头很厉害。最后,好怪物把坏怪物打死了。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写诗。诗歌不过是竖着排列的语句,体现孩子天真的视角。大胆地记录吧,每个孩子都是小诗人。我们的孩子不可能一天写2000首,但偶尔的灵光乍现,足够打动尘世的温柔。比如,哥哥经常记录弟弟创作的小诗。

小花

一朵小花飞走了

一朵小花回来了

一朵小花是彩色的

一朵小花是美丽的

这一朵小花

还是那一朵小花

都有自己的特点

下雨了

刮风了

是云在吹干自己的头发

下雨了

太阳会怎么样呢?

太阳说:洗澡啦!

原来太阳这么爱干净

混龄阅读推荐部分书目[1]

0—3岁推荐书单:

1.莫妮克的《小老鼠》无字书系列,共8本,小老鼠咬出了不同的惊喜。

2.莫莉的《弗洛拉和火烈鸟》,描述了一对反差很大的朋友,快速翻动书页形成动感的连帧动画效果,生动演绎了一出幽默的舞蹈喜剧,别有趣味。

3.钱雨的《小汽车度度的成长故事》,为3岁以下孩子量身定做的一套书,文字简单有趣,包含家长互动指导。

4.梅瑟·迈尔的《一个男孩、一条狗和一只青蛙》。

5.艾尔伯特·拉摩里斯的《红气球》。

6.珍妮特·温特森的《苹果与蝴蝶》。

7.成田雅子的《莎娜的红毛衣》。

3—6岁推荐书单:

1.玛丽路易丝的《猫头鹰 蝙蝠》,让孩子体会从“我们”到“你们”,除了从猫头鹰的角度读这本书,还可以将书颠倒过来,从蝙蝠的角度再读一遍!

2.大卫·威斯纳的《疯狂星期二》和《7号梦工厂》,把现实和虚幻结合了起来。

3.芭芭拉的《小红书》和《又见小红书》,各有一个孩子起身跨越空间的阻隔,找到了在书里认识的朋友。

4.雷蒙的《雪人》采用了多格漫画的画法,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尾

5.苏西·李的《海浪》,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海浪拍打的沙滩上奔跑,贴近孩子的生活,鼓励孩子探索自然。

6.伊斯特万的《变焦》,透过相机的镜头变焦特效,由一片红色的鸡冠开始,一直延伸至整个宇宙穹苍,从近到远,由小窥大;整个作品富含惊喜与巧思,给予读者想象及思考的空间。

7.彼得·史比尔的《夏天的天空》和《下雨天》,贴近孩子的生活,《下雨天》讲的是一对小姐弟在下雨天一起去探索家附近的社区、公园和街道。他们走过水洼,脚下溅起了朵朵水花;他们在大大小小的角落,发现躲雨的昆虫。大人看的时候也会勾起很多小时候下雨天的回忆。

8.图里奥·乔尔达的《雨伞》。

9.柳在守的《黄雨伞》。

10.郭乃文和周见信的《寻猫启事》。

11.汤米·狄波拉的《早餐蛋饼》。

12.马修·科德尔的《我遇见了一只小灰狼》。

13.慕佐的《小鸡和狐狸》。

6岁以上的经典阅读

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这时,亲子阅读更像是共同阅读,你读你的书,我读我的书。家长可以参考教育部发布的2020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中华民族有着重视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经典作品中往往包括许多伦理观点,如尊老爱幼、兄友弟恭、修身养性、诚实守信……即便在今天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虽然传统家教观与现代家教观出现冲突、中国家教观与西方家教观发生对比,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这些经典的价值观不该被抛弃。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好的图书,培养未来的好公民。

[1] 参考《爱阅早期儿童阅读书目》《爱阅童书100》,https://www.sohu.com/a/ 383300945_120465463

[2] 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020年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48966633461122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