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4.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产阶级
C.合作社经济
D.国营经济
6.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条件是( )。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有力的国际因素
7.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A.消灭资本家和富农分子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9.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
A.自愿互利
B.稳步前进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表现为(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软弱性和妥协性
C.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1.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是( )。
A.剥削阶级
B.被消灭的对象
C.团结的对象
D.改造的对象
12.历史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成功的,因为( )。
A.我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B.我国在这一变革中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我国在这一变革中增强了人民的团结,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
D.我国在这一变革中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13.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4.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级
B.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15.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高级社
16.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商业创造必要条件
1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有( )。
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了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和平关系的深刻变革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
18.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