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一)单选题

1.党的( )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是在( )上提出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是( )提出的。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题

C.冷战与合作成为时代主题

D.革命与进步成为时代主题

5.和平问题是( )。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发展问题

6.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中,核心问题是 ( )。

A.东西问题

B.南北问题

C.合作问题

D.冷战问题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9.( )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周恩来

10.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1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大多数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包括的两层含义表明( )。

A.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B.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C.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已处于共产主义社会

13.(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党的十二大报告

B.党的十三大报告

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五大报告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

A.“一化三改”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五位一体”

D.“四个全面”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 )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0.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

A.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

21.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明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是( )。

A.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

B.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

22.1978年5月11日,( )公开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A.《人民日报》

B.《经济日报》

C.《求是》杂志

D.《光明日报》

23.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华国锋

D.邓小平

24.( )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25.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是( )。

A.改革开放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6.( )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27.(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28.(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

29.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是在( )。

A.1997年

B.1998年

C.1999年

D.2000年

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 )。

A.发展生产力

B.认清中国国情

C.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D.坚持依法治国

31.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 )。

A.吃透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B.学好苏联模式

C.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D.准确把握中国国情

32.(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A.辛亥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改革开放

33.(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4.( )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总结性理论概括。

A.1987年党的十三大

B.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35.( )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阶级斗争

3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生产力

B.阶级斗争

C.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共产主义

37.( )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新论断。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38.1987年4月,( )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39.( )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0.“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是(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1.“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 )。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2.为了顺利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 )还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周恩来

4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快速发展

4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C.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D.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45.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是在(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46.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是在 (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47.改革是从( )开始的。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边境

48.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A.一项基本国策

B.初级阶段的临时政策

C.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基本方针

D.当前一个阶段的权宜之计

49.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A.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和私有的问题

B.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问题

D.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50.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1.邓小平在( )中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2.邓小平在( )中总结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地指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3.(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维护世界和平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54.面对当时港澳台地区尚未统一的问题,( )指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55.( )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A.坚持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高度自治

D.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6.“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开始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新界问题

57.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 )。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20日

58.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 )。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