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导向

(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导向

1.立足新发展阶段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

(1)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从过渡时期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2)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3)从现实依据来看,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1)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

(2)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3)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3.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2)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4.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