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题

(二)多选题

1.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敌我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2.毛泽东指出,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矛盾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3.《论十大关系》中论述如何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的是(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4.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第二个阶段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 )。

A.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B.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C.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D.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的著作是( )。

A.《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文献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7.“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包括( )。

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D.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8.《论十大关系》报告,( )。

A.是1956年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

B.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 )。

A.一对矛盾

B.既统一又斗争

C.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D.既包括党内的因素,也包括党外的因素;既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外的因素;既包括直接的因素,也包括间接的因素

10.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1.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是( )和( )。

A.人民内部矛盾

B.敌我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它们二者 ( )。

A.是固定不变的

B.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解决的方法不同

D.存在是客观的

14.毛泽东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 )的方法。

A.民主

B.讨论

C.批评

D.说服教育

1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在于( )。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D.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16.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 )。

A.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B.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

C.建设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D.培养和积累了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

17.总结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A.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B.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D.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18.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 )和( )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A.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B.最高国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毛泽东多次阐述统筹兼顾的方针,包括正确处理( )。

A.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20.提出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思想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1.关于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列哪些观点是毛泽东提出的?( )

A.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B.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

C.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D.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22.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 )。

A.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

B.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

C.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D.从主观到客观

23.四个现代化指的是( )。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24.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两步走”指的是( )。

A.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C.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D.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5.“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指的是( )。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C.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D.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26.由于( ),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曲折。

A.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B.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

C.没有能够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