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在“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 ( )
2.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 ( )
3.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仍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
4.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 )
5.《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 )
6.《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
7.《论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在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如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后五条论述的是经济问题。 ( )
8.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 )
9.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 ( )
10.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不可转化的。 ( )
1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 )
1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 )
14.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 )
15.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 )
1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
1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 )
18.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 )
19.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20.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 ( )
21.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 ( )
22.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 )
23.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 ( )
2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 )
25.党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 )
26.由于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 ( )
27.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 )
28.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毫无疑义、必须肯定的。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 )
29.在科学技术方面,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 )
30.中国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基础上建立的苏联社会主义。 ( )
3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 ( )
32.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一级党组织和领导人都不能有超出法律之上的权力,各种制度和法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
33.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 )
34.对权力过分集中这个问题长期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
3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意味着社会主义要全盘否定和抛弃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成果,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同资本主义发生任何联系。 ( )
36.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 )
37.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