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战略目标: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2)战略步骤: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1)在科学技术方面,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2)在教育事业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一种是全日制的劳动制度,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一种是半日制的劳动制度,半日制的教育制度(即半工半读)。
(3)在文化工作方面,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
(1)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2)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
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1)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2)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在经济体制方面
(1)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
(2)刘少奇提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3)陈云提出了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
2)在运行机制方面
(1)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要求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2)邓小平提出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