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 )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
C.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D.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5.( )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A.发展战略
B.发展模式
C.发展目标
D.发展观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7.(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8.( )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9.( )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0.坚持全面发展,要坚持以( )为中心,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11.(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党的十六大报告
B.党的十七大报告
C.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
D.党的十八大报告
12.(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科学性
B.先进性
C.实践性
D.人民性
13.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
A.党的十六大报告
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4.(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科学发展
B.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
D.社会和谐
15.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16.以人为本就是以( )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D.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17.(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A.创新
B.改革
C.发展
D.开放
18.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
A.科学发展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9.( )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A.中国共产党
B.发展
C.阶级斗争
D.改革开放
20.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把( )作为主攻方向。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改革开放
D.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 )作为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改革开放
D.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 )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改革开放
D.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 )作为重要着力点。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4.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 )作为强大动力。
A.科技进步和创新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改革开放
D.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5.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26.( )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群众
27.( )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A.1979年
B.2001年
C.2006年
D.2008年
28.科学发展观强调,(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29.科学发展观强调,( )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30.科学发展观强调,(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D.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3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 )为主题。
A.科学发展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3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 )为主线。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科学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改革创新
33.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 )等重大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4.以( )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35.胡锦涛指出,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
A.巩固政权
B.繁荣经济
C.实现共产主义
D.造福人民
36.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 )。
A.面面俱到,平均同步发展
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D.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37.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协调”是指( )。
A.面面俱到,平均同步发展
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D.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38.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可持续”是指( )。
A.面面俱到,平均同步发展
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D.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39.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是中心和基础。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40.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是方向和保障。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41.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是灵魂和血脉。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42.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是支撑和归宿。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43.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其中,( )是根基和条件。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44.(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
D.生产资料公有制
45.依法治国,前提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6.依法治国,基础是( )。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D.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47.依法治国,关键是( )。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D.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48.( )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A.文化
B.信仰
C.制度
D.价值观
49.( )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0.(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A.建设生态文明
B.建设社会文明
C.建设政治文明
D.建设物质文明
51.(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A.人类社会
B.地球
C.自然界
D.宇宙
52.科学发展观强调,( )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政治建设
B.反腐败斗争
C.作风建设
D.执政能力建设
53.(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A.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B.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