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廊

立功廊

进入南武当景区入口后,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个长廊,这就是“立功廊”。王阳明一生战功卓著,屡屡平乱,如平漳南乱,平横水桶冈乱,平三浰乱,平宁王乱,以及平广西峒民乱等。立功廊是为纪念王阳明平叛贼乱获胜所建,目的是让世居赣粤边际的龙南人民在安居乐业中铭记他的功勋。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大年刚过,春寒料峭。王阳明率兵来到山贼横行的赣粤边境九连山深处。他一路谋划,如何尽快将盘踞在三浰地区的池仲容巢贼一举剿灭。眼下,巢贼凭借着山高地险,还在负隅顽抗。

池贼的这个据点横跨广东和平和江西龙南两县地界。王阳明点了九路军从不同的方向围剿浰贼第38个据点。其中有四路人马是从龙南进发的,第一路从龙南渡江的冷水迳进发,第二路从龙南太平进发,第五路从龙南高砂堡进发,第七路从龙南南亨进发。

立功廊

起初,王阳明坐镇龙南县城指挥。他的部队打得也顺风顺水,风卷残云般扫荡了37个贼巢。打到九连山这个最后据点时,王阳明移步前线指挥。他运用高超智谋,精挑细选数十名武功高强的官兵,穿上山贼的服装,化装成从龙子岭一带败逃过来的小股部队,入夜来到九连山贼巢附近的山脚下鬼哭狼嚎,大喊救援。山贼没有怀疑,就放他们上山。只一袋烟工夫,王阳明的这支先锋部队砍倒守卫,控制了危险的滚木擂石阵地。后续部队一拥而上,池仲容的第38个据点——九连山贼巢就这样被掀了个底朝天。

王阳明在《平浰头碑》中谈到了三浰战役:

戊寅正月癸卯讨擒其魁,遂进兵击其懈。丁未破三浰,乘胜追北,大小三十余战,灭巢三十有八,俘斩三千余。

在平定了以号称“金龙霸王”的池仲容为首的这伙悍贼后,王阳明分析了此地的地理形势:“四县交界之隙、三省闰余之地”,是道德教化缺失、政令达不到的偏远地带,因此容易产生强盗山贼。为此,他上疏朝廷:“乘此机会,复建县治以扼其害”“移司设县,建县之所,地名和平,以地名县,以为得宜。”建议在山贼的老巢设立县政府。巧合的是,这小地方就叫“和平”。王阳明也顾不得与他前年命名的“平和”县颠倒了,因地制宜地建议命名为“和平县”,兼带有反对战争、祈祷和平的含义。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

自九连山返赣归途中,突遇暴雨袭击,万峰齐黯,电闪雷鸣。途径九连山邻域杨村时,有一个以黄秀魁为首的500多号人的贼巢。王阳明在武当白沙布下八卦阵,一举将黄秀魁部剿灭。回师途中,又将赖振禄、徐永富降服。

王阳明把盘踞在九连山脉一带的顽贼一举歼灭后,太平堡的民众终于过上了一段太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