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迹寺旁巨人迹

第二节 玉迹寺旁巨人迹

清光绪二年《龙南县志》载:玉石仙岩“平畴渺弥,两峰岿峙,颓苍碎碧,遐眺眴目……上岩洞广数十丈。旧有玉迹寺,以旁有巨人迹,故名。宋太宗赐书百二十卷,建阁藏之。治平间,赐额‘普和寺’。久废。”从该记载中可以明确,玉石仙岩曾经有巨人过往。古县志里提到的巨人,或就是“赣巨人”。

“赣巨人”一说,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文曰: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古本作‘见人则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赣巨人又称“袅阳”。

晋代硕儒郭璞注曰:

《尔雅》云,拂拂……海内经谓之赣巨人。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

洞里有乾坤

玉石仙岩背靠连绵群山,前面是宽阔的河滩盆地。石岩上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溶洞,是古人类绝好的栖身繁衍之地。

早在1952年,玉石岩就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石纺锤1件。1994年《龙南县志》载:1972年玉石仙岩出土牙床化石一枚,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是100万年前的古斑鹿牙床化石,并确认玉石仙岩是古人类居住的遗址。当时发现并捡拾到这枚化石的,是龙南石灰厂的一位工人,据他纠正说,这枚化石并不是1972年出土的,而是1975年12月5日,在距上岩洞约50米处的一个石岗的乱石堆中发现的。

1975年出土的这块化石,长21厘米、宽11厘米、高11厘米,重2.08千克,内有呈弯月形的5颗完整的牙齿和其他骨骼。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文物资料》上刊载了化石的消息。1978年冬,中国科学院委托江西水文大队研究所组织力量来到龙南玉石岩地域进行打钻勘测,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1983年,在玉石岩出土新石器时代石斧1件,石英石质。1990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研究所许春华教授等来龙南县考察古动物,在玉石岩玉虚洞附近发现古动物貘下前齿化石1枚。

随着考察的深入,考古学家除了对玉石岩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还分别到关西、夹湖、渡江等地考察,先后又发现了几处早期人类居住的遗址。

其中,关西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原关西镇政府后面,由几座彼此相连的丘陵坡地组成,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600米,背靠群山,前隔数十米为关西河,土质系黄土夹沙土。从关西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石镞、石斧等5件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均系石英石质。

夹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夹湖乡花树村网形岗,北面靠山,南临太平江,形成典型台地。岗面坡度自北向南倾斜45°。从夹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有3枚石茅,均系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3枚石茅形似红缨枪尖,光滑细腻,体铤分明,铤短而扁平。

在渡江陂坑石灰岩层中发现2块化石,经鉴别确认是古鹿零碎骨骼化石。

观音洞

近几年来,民间考古爱好者梁先生在玉石岩玉虚洞一带探寻发掘,获得大量种类繁多的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化石、骨骼化石和石器。梁先生常去玉石仙岩寻找古生物化石,曾在玉石岩洞穴的地层中和洞外的石岗上,发现并捡拾过一些更新世时期古哺乳动物化石,如以剑齿象、大熊猫为代表的第四季古哺乳动物群化石,以及相伴生的古人使用过的石器(旧石器和新石器)等。他从玉石岩上岩挖掘到的一块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中,发现含有野猪的獠牙、臼齿,也有犀牛和鹿类的牙齿,还有大熊猫的白齿和食肉动物的牙齿等化石。梁先生经过多年田野考察和业余研究,并请教相关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作出推断:在史前(约10万年前),玉石仙岩的溶洞里就有了古人类存在,他们长期在此地繁衍生息,进化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创了龙南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为龙南最早的原住民。

但是,“原住民”与“赣巨人”不宜画等号。因“赣巨人”乃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物,而对于“原住民”,就赣南而言,学界一般认为是百越族、畲族、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