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头生态翠竹林
青青翠竹林,蜿蜒环城区,似美女手里舞动的一条绿色纱巾,飘逸灵动,摇曳多姿。这就是窑头生态翠竹林。
2013年12月,经江西省林业厅批准,试点建设江西龙南桃江窑头省级湿地公园。公园范围为从窑头桥至象塘桥渡段的桃江河及其周边河岸地,总面积为188.84公顷。湿地公园分桃江湿地水源保护保育区、桃江滨水湿地宣教展示区、象塘湿地生态休闲区三个功能区。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09科337种,野生脊椎动物32目89科262种。湿地公园目标建设成为以保护龙南境内桃江水系城市饮用水源地为核心,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文化展示、湿地休闲、湿地科研监测和生态科普宣教于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窑头桥至象塘桥渡段的桃江河,属龙南境内桃江河中游。窑头生态翠竹林,无疑是窑头湿地公园最亮眼的一抹风景。
生态翠竹林
窑头生态翠竹林与城区仅隔着一座桥的距离。从窑头大桥的那头,走过146米长的窑头大桥,溯桃江而上,一直到窑头与渡江象塘接壤处的区域,都属于窑头生态翠竹林。这里是假日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避开了桃江对岸城区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尘土飞扬,只有在水一方,翠竹绿影,蒹葭苍苍,芳草萋萋。
在渡江象塘桥渡段,桃江河一路向东,绕马头岭迤逦而下,河道转了一个大弯,由窄变宽,流经窑头后,地势平坦起来,水流也变得缓慢。河道两边树木茂密,绿荫如盖,就像进入了一片原始森林。绿幽幽的树林倒映在河面上,把整江河水也洇濡得绿幽幽的。下游不远处的河中间,形成了一个泥沙淤积体露出水面的沙洲,形状像一片竹叶,又像一只眼睛,上面长着一排绿树,错落有致,葳蕤蓊郁。河道沙洲是在水流和波浪的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是由水流从上游所携带的堆积物形成的。绿色沙洲点缀了窑头湿地公园的风景。离沙洲不远处的岸边,是一块层次分明的芳草地,近处,青草茵茵覆盖大地,像是一床偌大的绿色毛毯,黄牛在这里惬意地吃着草;往前看,挨近河岸是一线粉色的芦苇群;再往前看,河岸边长着一排苍翠的护堤树。望着这片绿色原野,很自然让人们联想到那首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桃江河窑头段的河岸,以竹林居多,间或生长着一些杂树。踏进这片竹林,一丛丛的凤尾竹、腊竹和甜竹,亭亭玉立,挺拔清丽,一路茂盛蓬勃,星罗棋布的矗立着,这里一篷,那里一簇,抱团成束,节节升高,向上伸展,做出拥抱白云蓝天的姿势。它们疏密有致,错落林间,组合成一片绿涛翻滚的林海。那郁郁葱葱的绿色,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林中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竹林清香。风轻悠悠地吹拂着竹林,竹林轻轻摇曳,千枝万枝的凤尾,在竹海里婆娑起舞,如千军万马奔腾。千片万片的竹叶微微地颤动,发出动听的声响,就像一支深沉的乐曲在竹林里回荡。林中不时有飞鸟穿梭其间,啁啾出各种欢快的鸟语,让人恍惚置身在童话世界里。
竹林里,竹子的高度约莫有两三层楼高,它们在河岸边恣意地生长,四季青翠,婀娜多姿,傲霜凌雨,勇敢地屹立于风浪中,无一丝畏惧的神色。竹子是勇敢的,又是机智的,它们面对风暴,能够暂时的放下身段,弯下腰背,避开风雨的肆虐,不作无谓的牺牲,但它决不躺倒在地上。靠近河边的一篷篷翠竹,为躲避从河面劲吹过来的暴风雨的袭击,以另一种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造型成拱状林荫道。夏日炎炎的午后,当外面的世界被太阳炙烤得火热,走进这条绿荫如盖的竹间小径,翠竹林的枝叶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遮住了热烈的阳光,给大地投下了一片阴凉。你会感到一股柔和的凉风扑面而来,令你神清气爽,立时有了沁人的快意,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是一个清凉的世界。有些翠竹弯成了一绺绺美女的刘海,潇洒地甩向一边,垂于额前,一丝不苟,漂亮极了,带给人美的享受。
窑头生态翠竹林里的竹子,姿态各不相同,粗壮挺拔的像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轻盈修长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饱经风雨的像刚正不阿的老者,靠在一起的像久别重逢互相拥抱的朋友……真是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竹子坚贞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绿竹林是顽强的,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倒,它的根基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在桃江河岸窑头大地上,彰显出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窑头生态翠竹林,林中有竹,竹中有林,柳树、樟树、榉树、栗树、泡桐树、乌桕树等十多种树木相间生长。陈屋坝是整个窑头竹林里相对开阔的草坪沙坝,面积有半个足球场大。草坪四周的竹丛间,几棵参天古樟和榉树上,悬挂着几副飘荡的秋千,供游人玩耍。草坪周边河滩土坎,搭起一些烧烤土灶供人野炊。坝子的河岸边,是金黄的沙滩,河里游泳的人们划动着双手,享受着天然浴场的快乐。离坝子稍远的堤岸古树下,有老翁在垂钓,那专注的样子仿若是一尊雕塑。后来,因为此河段被划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那些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被叫停,一律禁止下河游泳、电鱼、垂钓、烧烤等一切不正当行为,沿河两岸还筑起了一道长长的防护栅栏把保护区封闭起来。翠竹林又恢复了往日的静谧和安详。现在,宽阔的河面上,不时会有鱼鹰闪电般地擦过水面,与河里的游鱼玩耍嬉戏。河里也常有鱼儿欢欣跳跃,蹿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不时可看见成群结队的白鹭,在桃江河的上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这里是一块特别适合读书的清静之地。2008年初冬开始,桃江乡党委政府在竹林掩藏的张屋,高标准打造以“竹林新村、阅读之园”为主题的张屋新农村精品示范点,充分发挥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走进窑头生态竹林园区,一大片的翠竹林覆盖着原野,一篷一篷均匀地分布,达数十近百篷之多,每一篷翠竹都像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一样美丽。入口处的门廊上,悬挂着一块竹匾,上书“思学林”,竹制门联“阅读点燃希望,知识改变命运”映入眼帘。进去是“阅读长廊”,两头入口门楣上分别悬挂着“怡然自得”和“赏心悦目”竹制牌匾,廊中每根廊柱都悬挂有竹制的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宣传标语;长廊两头门廊廊柱上,悬挂着两副竹制楹联:“赏窑头翠竹领略生态魅力,读天下奇书陶冶高尚情操。”“竹林漫步长留天地无穷趣,书山觅宝最爱世间有心人。”两旁竹凳上,坐满了读书、学习、思考之人。在“竹林书屋”大门前的旗杆上,随风飘扬着一个大大的“书”字。精致而高雅的书屋是用竹篾筑就的。书屋悬挂一副竹制门联:“草色满窗书满架,云根为壁竹为门。”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图书,满足涉足竹林读书人的求知渴望。从大门前的竹林缝隙间望去,桃江河飘带般从翠竹林间淌过,潺潺的河水,给这片竹林带来别样的灵动。
漫步林中“七贤桥”,桥边景观石上,“竹林七贤”的故事、传说和逸闻让游人回味无穷。竹林出口处,高大的门楣上悬挂着“雅竹苑”竹匾,与入口处的“思学林”遥相呼应,一副竹制门联“千重绿竹锁青苑,一江碧水洗蓝天”,再次把人们游览竹林的情趣提升到了一种高远的意境。
遗憾的是,前几年因实施五河治理防洪工程,一条高路基的水泥护堤路穿窑头生态翠竹林而过,局部改变了原先的原始生态模样。但这也为喜欢晨练散步的人们提供了一条理想的步道,靠外是一路参天古树、蓊郁翠竹,靠里是畦畦田畴,地里或茁壮着整整齐齐的人造林,或种植了各种各样的绿色蔬菜,滋润着过往行人的眼眸。在一处护堤路的中间,保留了两棵挺拔的绿树,它们像是一对依偎的情侣,相守相望,含情脉脉,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窑头生态翠竹林,最初的原始功能是固堤护岸,构筑防风屏障,保护家园厚土;然而,因为它的原生态秀丽风景,让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城乡少年儿童,在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在古树垂吊的秋千上荡出了一串串欢声笑语,在他们的人生历程里收藏了一串串美好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窑头生态翠竹林依然是龙南市民回归自然、亲近田园的愉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