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青山两岸走
现代人泛舟桃江,无论顺流而下还是溯江而上,不再是以谋生为目的,而是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是为了看清澈的绿水,赏奇特的河石,观峻峭的崖壁,望挺拔的堤树,听清脆的鸟鸣……享受大好河山带给人心情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惬意。
桃江河流经程龙、渡江、龙南镇、桃江等一些乡镇,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滋润着两岸村庄的黎民百姓。他们淌着晨雾,踩着晚霞,或挑着两只圆木桶来担水浇菜,浇灌生活的希望;或挽着一只塑料桶下河来浣衣,洗尽人间污垢;或裸露臂膀跳入河水中,洗去一天的尘土和疲惫。这飘逸清冽的桃江河,成了他们的生命之河,幸福之河。
烟雨桃江
从青山到绿水,这条赣粤边陲最长的河流,激荡着一路传奇。程龙镇杨梅村境内的十里桃川,铺展开一幅风景独好的绝美画廊。桃江水势平缓,常给人以温柔宽厚的形象。然而,当河水一路顺风滔滔向前时,突然被突出的山石挡道,河流来了个90度急转弯,河水顿起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河底的砂石几乎掏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潭。久而久之,深潭成为了鱼类嬉戏、觅食、繁殖的安乐窝。每到春生夏长时节,河面上不时会有金灿灿的鲤鱼跃出水面几尺高,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20世纪70年代,在桃江下游的牛迹潭建了一座水电站,河水上涨,深潭便隐没在了碧波湖光中。
牛迹潭是安基山河和林洞河流经桃江的交汇处,这里地势险要,两山飞峙,岩壁高耸嶙峋,形成一个水流湍急的隘口,这里被冲刷成一个深水潭。因潭大水深,外形酷似一个偌大的牛蹄迹印,故得名。在牛迹潭拦河筑坝建成水电站后,水位抬升,牛迹潭成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舟船顺流而下,两岸青山后退,风景壮美秀丽。程龙境内的十里桃川,水域宽阔,河岸悬崖峭壁,一路有酒盅石、宝盖石、和尚石等诸多山水风光。酒盎石是两块高约50多米、宽约20多米的巨石耸立岸边,云雾绕石,若隐若现,山峰上长有奇花异草和名贵药材,百花争奇斗艳,草木青翠葱绿。还有一座形似古代官帽的石峰,人称“宝盖石”,山上有天然石桌石凳,方便过往行人驻足歇息,顺便欣赏石壁上文人墨客留下的两幅石刻画,一幅是线条简洁的寺门,一幅是腾空嘶鸣的骏马。
距宝盖石不远,有一处似黄果树瀑布的微缩景观,叫“穿石瀑布”,石中有洞,洞中有水,溪水从石洞里流泻而出,形成一道小瀑布,在阳光照耀下,瀑布像一道彩虹挂在山腰间。顺着十里桃川往下,在岸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尊酷似如来佛的天然石像,人称“和尚石”,当地民众放排经过和尚石时,都会抬头仰望,双手合十,敬畏地行礼膜拜……十里桃川,湍急的水流,险峻的礁石,留下了过往船夫手拉纤绳上雄鸡滩的号子声,刻上了他们在钟鼓潭石壁上用力点撑的篙印,更让世人铭记住了一代劳动者不畏艰险勇敢闯关的冲天豪情!
红霞染桃水
河水一路欢歌,流经到了龙南古城城西,在桃江河上架有一座石路桥,通往水西坝。这段河流因地处古县城之西,所以也被称为“西河”。这一带河床较高,河水较浅,河底的白色石岗岩层经落日余晖的照射,或是夜晚当空皓月的映照,西河的水面会反射出点点银光,耀眼夺目,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致。古人把这处景观称为“桃川夕照”,也叫“西河银底”,被列为龙南古八景之一。此景不知引得多少古代文人墨客作诗咏叹。其中明代龙南知县周储赋诗《桃川夕照》赞道:
纵目桃川晚眺时,亭亭斜日弄余晖。
光涵迭浪千重色,影逐流霞一样飞。
昧谷红销群动息,远山青抹半痕微。
鹭汀凫渚苍烟外,催得渔舟几叶归。
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两座横跨桃江河的桥梁是最有人文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座是安基山大桥,一座是建忠桥。
安基山大桥建于2009年,桥长130米,桥宽6米,地处桃江河程龙段的上游位置。建桥前这里曾是一个渡口码头,一开始是靠一条木质船渡河,即使载车渡河也是靠人力撑渡。人工拉索持续了20多年,直到1981年7月,安基山垦殖场投资5.8万元建成1艘10马力的铁质电动渡船,此船每次最大载车量是3辆25吨,每次渡运时间常水7分钟,洪水9分钟,有渡工5人,管理干部1人。改用电动绞缆钢板船后,才彻底结束人工牵引大木船渡河的落后历史。桃江河不仅阻隔了两地的交流,更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便。每当经过此地时,必须坐等渡船。考虑到各种因素,渡船两个小时才会开一次。也是因为河的原因,场区主要运输靠的是水路,不仅麻烦,且不安全。经过两年的勘测设计,市县两级交通局投资274万元,最终于2009年建成安基山大桥。大桥的通车,改变了安基山林场的运输渠道,结束了安基山人以船渡江的历史。
建忠桥原先叫作窑头铁索桥,是一座横跨桃江,通往龙南城郊窑头蔬菜基地的铁索桥。铁索桥长134.2米,宽2.2米,高4.6米。以3根直径为5厘米的钢索为主索,索上铺桥板;2根直径2厘米的钢索为副索,用于护栏;桥下部有5根钢轨支撑,支撑间距20米。铁索桥于1982年12月由县财政出资1万元,窑头村民捐款献料而建成。1989年5月,连续几天暴雨不断,桃江河水猛涨,洪峰叠起,水面距离铁索桥面不到一尺高,铁索桥面临着被冲垮的危险。这座铁索桥被列为全县民兵抗洪抢险的重要目标,桃江乡窑头村人、县民兵应急分队战士张建忠和他的战友们肩负着看护铁索桥的重任。他不顾自己家的鱼塘将被淹没的情况,一马当先赶到桥头,与16名村干部、青年民兵一道上桥,拆的拆,装的装,拉的拉,两辆板车在狂风暴雨中来来去去,收拾铺架在铁索上的木桥板。张建忠拉了一趟又一趟,当他拉第五趟木桥板回来时,刚到桥的中段,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铁索断裂,桥面猛地向一侧倾斜。眨眼间,张建忠等10人被抛进了滚滚洪流中,9人奋勇自救游上了岸,张建忠却吞没在了洪水中。为弘扬英雄事迹,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张建忠为雷锋式的民兵和革命烈士。乡亲们为了缅怀张建忠为公爱民的优良美德,把窑头铁索桥改名为“建忠桥”。2009年,在靠近建忠桥的位置兴建起一座宽敞坚固的水泥桥——窑头大桥,结束了窑头村民祖祖辈辈挑菜进城战战兢兢过铁索桥的历史。
静静的桃江河水从远处飘然而来,排筏波澜不惊地先后穿过窑头大桥和石路桥的桥孔,漂流而下,然后进入到桃江、濂江、渥江三江夹汇处——城区犁头嘴。这是一片辽阔的江面,碧波万顷,渔舟点点。轻舟在平滑如镜的水面上缓缓飘荡,別有一番情趣。
桃江河处处是风景,桃江水很清澈,这是龙南人的饮用水水源。透过粼粼波光,可以看见河底的卵石细沙,水中的水草鱼虾,还有河面上踩水的野鸭。站立船头,从眼前掠过的,不仅有河道水色的多彩,还有河两岸悬崖峭壁的奇崛壮美,就连傍水的护堤树都是那么生动多姿。
河畔,杂树绵延茂密,修竹穿插其间,筑就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屏障。母亲河越发显得飘逸如练,夺人眼目。这些其貌不扬的护堤树,虬立于桃江两岸,凌风傲霜,默默地守卫着蜿蜒的河堤。桃江防洪堤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后,原先被荆棘遮掩着的树木,一览无余地裸露在人们的跟前。榉树,朴树,榕树,樟树,栗树,柳树,冬青树,柿子树,乌桕树……种类繁多的杂木老树,保持着傲然刚劲的风骨。树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嵌进河岸的石缝中,抵挡着风浪,稳固着堤岸。从老树上旁伸侧举的一根根表皮发皱的枝干,每条枝杈,每簇叶子,都那样坚实有力,充满着自信。
一阵劲风吹过河面,护堤树发出清脆的飒飒声,像是大地的歌吟。枝叶在蔚蓝的天空下波浪一样翻腾,方才还静默得如雕塑一般的棵棵老树,一改沉思的样子,倏忽就多出了几分生气。桃江的景色是那么的秀美,西河银底,沙滩玩石,江边垂钓,渔翁放排,野鸭戏水……两岸的护堤树,它们在尽情欣赏桃江丽景的同时,自己也俨然成为一道生动鲜活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