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湖泉水沸且清
临塘汤湖,古来有之,因此处历来为温泉之地,故名汤湖温泉。这里有一条叫东坑河的温泉河,终日雾气氤氲、热气腾腾。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在缥缈的云烟中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淡的墨迹,抹在蓝蓝的天边。
历史上,不乏文人墨客对温泉的讴歌。北宋“全才式的艺术巨匠”苏轼就有温泉诗流芳百世。苏轼一生喜欢沐浴,尤爱泡温泉。绍圣年间,苏轼被贬广东惠州。在惠州白水山,他发现有一道气势雄伟、从天而降的温泉瀑布,当地百姓兴高采烈地在那里沐浴,顿时被这热闹的场景所感染,便情不自禁地宽衣解带,与民同乐,沐浴在温泉瀑布下,并赋诗一首:“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仰视江摇山,俯见月在衣。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这首温泉诗写出了温泉的动感以及洗浴时的无比痛快。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对这首诗评语道:“极平浅而有深味,神似陶公”。苏轼在白水山写的温泉诗,成为中国温泉文化的名篇佳作。
汤湖温泉
东坑河的温泉系天然温泉,泉热沸如汤,清澈似山泉,三步一小汤,五步一大汤。泉地岩石盘连,泉群在东坑河里涌喷,泉孔多处,且泉孔大,有66个泉眼,温泉出露面积近200平方米,出流量为2升/秒,日流量663.07立方米,水温62摄氏度至74摄氏度不等。泉水中富含氡、锂、锶、氟、偏硅酸等,医疗保健元素含量丰富,水质类型为HCO3——Na型,pH值6.87,每升水偏硅酸含量90.33毫克,每升水氡含量7.04毫微居里,居全国已建温泉前茅。泉水用途广泛,功效显著,可供人们洗浴、健身和治皮肤病。
东坑河是临塘乡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汤湖村东南与广东和平县接壤的山区,水资源充沛。东坑河在临塘圩东1公里处与汶龙河汇合后,在临塘圩北注入东江(也即渥江)。东坑河在汤湖附近上游有两条支流,即甲溪、乙溪。甲溪位于汤湖村北边,为一山泉水,清澈透明,当地人取作饮用水源,日流量为1500立方米;乙溪与105国道平行,在汤湖小学附近注入东坑河,流量常年日均为 2850立方米。
汤湖温泉水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温度,与这个区域奇特的地质有关。汤湖温泉处基岩,主要为灰白色含砾凝灰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页岩,力学指标大属坚硬岩。据勘测资料显示,汤湖断裂延伸长、切割深,形成了良好的储水空间,地表水下渗运移到断裂中,此为汤湖断裂水的主要来源。汤湖断裂两盘地层多为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这些岩石中放射性元素丰度值大,衰变的热能也大,热能在断裂中积蓄,使断裂水温度升高,形成了高温水。其热能的另一个来源为地幔,地幔岩浆释放出的热量也能使水增温,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气体主要为氧气。氧气在断裂中聚集,在继续衰变的同时也发出热能,提高了汤湖断裂水的温度。
汤湖温泉在距龙南市区南17公里处的105国道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汤湖温泉的利用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然利用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汤湖村当地村民,他们利用泉眼自然喷出形成的泉水池泡澡。温泉水滚烫,洗澡不用烧水,不仅不浪费时间,又节省了柴火煤炭等燃料。有时早上,村民还会拿着鸡蛋到东坑河去,将鸡蛋放在泉眼上去煮,几分钟工夫生蛋煮成熟蛋,直接入口可吃。
洗温泉的次数多了,村民们发现,原来身上痒痒的,洗了几次温泉澡,皮肤病不治自愈,疥疮好了,脚气也好了。后经医学检测,临塘乡的汤湖温泉大大高于国家医疗温泉偏硅酸每升25毫克含量的标准,有利于骨骼钙化和防治骨质疏松,还对软化血管、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偏硅酸含量越高,治疗效果也越好。难怪汤湖温泉水能治病。县内有这痛那痛的百姓慕名前来,每次在汤湖温泉泡上一两个小时,结果身上的关节炎、皮肤病、高血压、气管炎、十二指肠炎等疾病症状都有所减轻,有的甚至痊愈。
第二阶段是村民自发开发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商业头脑的村民把温泉眼砌墙围起来,盖起一座座简易洗澡间,把温泉热水抽进水池里,可供几个人同时在室内泡澡,用于对外营业挣钱。随后汤湖村办起了第一个家庭式温泉洗浴店,一经开业,就吸引了临塘乡本地人和龙南县城甚至周边县江西定南、广东连平的人过来泡澡,一时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当时顾客来这里泡澡,有的是为了治疗疥疮、脚气等病痛,有的纯粹是贪图享受,洗个温泉浴舒畅一下身子。在“第一家”的带动下,汤湖村沿路的家庭纷纷仿效,各具特色的家庭式温泉洗浴店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接着一家开办了起来,富裕了一方百姓。
第三阶段是政府引导开发阶段。从1992年开始,政府对汤湖温泉进行开发利用,建起了温泉宾馆,同时引导汤湖村临道路住户的家庭式温泉洗浴店硬件设施和服务态度升级。汤湖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汤湖温泉度假村。2019年,政府重新统筹规划,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引进外资建设“天沐汤湖温泉小镇”。此举将使汤湖温泉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