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飞峙大江边
龙南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其中的“龙南古八景”更是口碑载道,让“老龙南”们如数家珍:玉石仙岩,龙头雪浪,桃川夕照(又称西河银底),金钩牧笛,东山晓钟,西山晚月,雁塔朝烟,岿美晴岚(又称龟尾晴岚)。
随着岁月的磨蚀、时代的变迁,有些景点已面目全非甚或不复存在。好在名列“龙南古八景”榜首的“玉石仙岩”景点之下岩被有识之士保护了下来,成为当今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晨晖染红江山
玉石仙岩地处龙南古城北郊的杨坊,距城区约二三公里。平地崛起,高峻耸立,岩峰海拔高度307米,岩身全部由石灰石构成,灿若白玉,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故名“玉石岩”。传说玉石岩是由仙人挑担过来的,又有圣贤人物王阳明在此驻足,故玉石岩又称“玉石仙岩”。
玉石仙岩由上岩和下岩组成。杨坊一马平川,猛然间就见两座奇峰高耸,如天外飞来。两岩相距不过百十来米,仙岩体形相似,大小也差不多,既相对独立,又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天地云雾之间,双峰竞秀,如冰壶并耀,乃珠联璧合。因玉石仙岩坐落在母亲河桃江东岸冲积平原的边缘,给人以“一山飞峙大江边”的雄伟。
平地兀自突起一座山,真是太神奇!神奇的玉石仙岩是如何形成的呢?民间流传着一个遥远而古老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天神云游四方来到龙南上空,俯视时发现龙南是个群山环抱的圆形盆地,天神大为惊喜:这可是出真龙天子的好地方啊!可是仔细一瞧,美中不足的是,盆地东北面的石峡山有一个缺口,深山密林里山泉水很大,不舍昼夜地从峡谷缺口奔涌而下,而且有越奔流越汹涌的趋势。天神预示,这样下去,如不想出个办法把这个缺口堵住,龙南这个盆地,迟早将会变成一片汪洋,沉没海底。只有堵塞住了石峡山这个大缺口,龙南的民众才能幸免于难。天神为了造福龙南众生,决定派一位仙人下凡,专门为堵石峡山的缺口而来,以积聚旺气。仙人用一根很长的扁担,从遥远的天山挑来一担白玉石头,趁着夜色,腾云驾雾而来。当仙人挑着担子飞到杨坊上空时,突然间,凡间有只公鸡违背生物钟,竟半夜打起鸣来。仙人心头一惊,以为天要亮了,一个激灵,身子一颤抖,扁担“叭”的一声,断成了两截,一担玉石重重地落在地上,瞬间化作了两座峰岩——上岩和下岩;而那根对半折断的两截扁担,由于力量的反弹,它们像剑一般飞了出去,分别在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然后重重地落下,在地面上擦出两道深深的沟痕,那两道沟痕就变成了流经玉石岩脚下的濂江和环绕县城的渥江。两条河流,把涌向龙南盆地的水流直接引入到了桃江河。由于途中发生变故,仙人终没能把石峡山的缺口堵住,但因有两条河道的引流,龙南没有变成汪洋大海,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因扁担断裂时飞弹出去的力量很大,扁担两端的两颗扁担爪甩出老远,一颗变成了杨坊的弹子寨,另一颗变成了大罗境内的观彩岭。
神话故事毕竟是人类脑洞大开的虚构,眼前的玉石仙岩,其实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
1994年《龙南县志》载:二叠纪(前2.85亿年-前2.3亿年)龙南县地复为海水淹没,由于受华力西运动的影响,地层发生褶皱、变质和断裂,出现褶皱山系;三叠纪(前2.3亿年前-前1.95亿年)龙南县地有时为海水所占据,有时海水退尽为陆地,主要形成石灰岩、页岩和含煤地层等;侏罗纪(前1.95亿年-前1.37亿年)龙南县地仍海陆相替,但海水退尽时间居多,地层多含煤的陆相沉积。
碳酸钙岩层是大海中长期形成于海底的沉积层物质,而玉石仙岩周围的地质地层,无论东南西北,或山冈,或河床,它们的主要构成物质都是碳酸钙岩。1978年冬,江西水文大队研究所曾在玉石仙岩周边进行过打钻勘测。在龙南这个盆地,玉石仙岩北至磨刀岭,东至周屋岭、乌石头,南至“西河银底”,西至锁口磨光石场,地下都是石灰石,岩层很厚,已打下76米深的地方还是石灰石,而杨坊黄竹坎田泥7米以下就是石灰岩了。
专家曾对玉石仙岩深厚的碳酸钙岩及其夹层的煤黑色矿带做过科学分析,推断出以下结论:亿万年前,玉石仙岩及其周边曾经长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深厚的碳酸岩层,期间有过几十万年或几百万年短暂的海水退去。海水退去后,陆地上淤积的十几米厚的煤炭泥油地层,便形成了森林沼泽地带。地层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压实,在再度遭遇海水的复侵后,含炭地层上再次沉积覆盖碳酸钙岩层。根据以上县志所记载的内容推断,玉石仙岩的地质结构大约形成于1.95亿年前。
侏罗纪之后,龙南县地已为陆地,发育河流,接受风雨剥蚀。由于先后受燕山运动、印支运动的影响,花岗岩侵入,岩浆活动异常活跃,并多喷出,地层发生强烈褶皱。正是在这个时期,龙南的母亲河桃江发育形成,而在桃江河东岸的那片平缓河滩地带,由于地球的造山运动,慢慢挤压,就隆起了一座山岭,并最终形成了玉石仙岩上岩下岩双峰竞秀的地形地貌。而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受地下水溶蚀作用,这两座碳酸钙质地的石岩上就发育了众多大小不一、奇异景观的洞穴。
先说上岩。上岩有三个溶洞。东端的那个溶洞最大,南北向,溶洞内宽敞达数百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人。相传洞里曾经显现过仙女的身影。仙女下凡,云游岩洞,留下了巨大的仙女足迹。在人们的传说中,仙女的足迹就是玉迹,所以自古以来溶洞被称作“玉迹洞”。洞内建有庵堂,有多尊石刻雕像,洞的东、北、西三面是洞壁,洞南有高墙封堵洞口,形成一个偌大的天窗。据老县志记载,在宋朝期间,上岩洞曾建“玉迹寺”,并在此建阁藏宋太宗赵炅所赐御书120卷。宋英宗治平年间,把玉迹寺改为“普和寺”,英宗亲自题写了“普和寺”的匾额。在上岩西半部半山腰,还相邻有两个洞,民间把它们分别叫作“糍粑糊洞”和“麻风洞”。传说糍粑糊洞是为惩治无恶不作、贪得无厌的财主,仙人用糍粑将其封堵在洞内;麻风洞则是火化麻风病人的。
再说下岩。下岩有“玉虚洞”和“神仙洞”。玉虚洞是玉石仙岩中最大的天然溶洞,内有摩崖洞、观音洞、双面如来洞、半天崖洞等洞中之洞,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王阳明曾在玉虚洞里读书、静坐,是为“阳明小洞天”。从玉虚洞口往东上走200米左右,在下岩的半山腰,便是“神仙洞”。走进小山门,“神仙洞”三字俊秀飘逸映入眼帘,有门联:“无邪敢保能祈福;有道莫悉不神仙。”洞口摆有一大石桌,洞内石壁上石乳倒挂,形似各种生灵瓜果,可意会活灵活现的月下老人、女娲娘娘、武财神、文财神、保生大帝等各路神仙的影像。洞内倒吊着几个形似辣椒的巨型钟乳石,如遭撞击,会发出“嗡嗡”的洪亮声音。
民国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公家和私人都把玉石仙岩当作“摇钱树”,兴建起大大小小的石灰厂,后来还建起一个大型水泥厂,纷纷抢夺石灰石资源。到20世纪80年代,上岩被彻底炸毁挖平,地面上留下一口大大的深陷下去的池塘。1982年11月,龙南县人民政府在下岩前后左右立了三块石碑,明文保护。随后又浇筑了几根2.5米高的长方形水泥桩,以阻止采石爆石破坏玉虚洞,这样下岩才得以保留下来。此后,县内有许多热心人士集资开发下岩的旅游资源,在岩顶建了风景亭,上山的步道两侧安装了铁架扶栏。1988年,斥资数百万元,对玉石仙岩进行了全面整修、建设,把这里开辟为“玉石仙岩风景区”。建起了牌坊式山门。外门联:“江河交错映双洞;阡陌纵横托孤峰。”内门联:“玉石地灵,人文蔚起;仙岩景秀,贵客常游。”
在这座宝塔似的奇峰的悬崖峭壁上,四个两米见方的摩崖大字“玉石仙岩”雄健洒脱、酣畅浑厚,在云雾缭绕间忽隐忽现、熠熠生辉。此为龙南本土书法家廖与桃先生题书。
踏进山门,登7级台阶,再登15级台阶,上到一个圆形花圃。花圃左上方,是“玉龟探洞”,右上方是“母子岩”等景观。
沿上山的步道登高,山腰上就是“玉虚洞”。玉虚洞口左侧石壁上有数方摩崖石刻,还有龙南本土书法家赖观夫题写的“双洞绝奇”四个大字。
玉石岩近景
左侧的山峰,建有“望江亭”。去望江亭的路需要经过“神仙洞”口。再往上行走百十来米,见有一水池,名“丹顶鹤池”。池中之水长年不竭。据说从前常有丹顶鹤到池中戏水,可惜后来生态失去平衡,玉石仙岩再也看不到丹顶鹤了。只能以雕塑供游人观赏。望江亭就建在丹顶鹤池的旁边,有柱联:“桃水纤兮送轻舟北去;仙岩壮哉迎秋雁南归。”伫立望江亭,朝西远眺,远山如绿海,层层叠叠,桃水如玉带,飘飘洒洒。置身于仙境般的世界,悠然自得,令人陶醉。
玉石仙岩的峰顶,有“观日亭”。沿着山势险要的石山小径向上攀登,一路怪石突起,两旁草木葱翠。峰顶草坪,野花盛开,四季常青。来到观日亭,顿感天宽地阔,神清气爽。观日亭有柱联:“闲步峰峦梦朝日;斜卧岩台醉晚霞。”登上岩顶,伫立观日亭,望向东南方,只见田园风光无限,大地阡陌纵横。转身朝西南远眺,美丽的龙南城尽收眼底,桃江、渥江、濂江、洒江四江汇聚,像四根银色的彩练,环绕着古城欢快地飘舞。岩背水晶嶂的郁郁青山,杨陂洞的千亩稻浪,岩脚下农舍的袅袅炊烟,尽收眼底。此情此景,令登顶者无不心旷神怡。
千百年来,玉石仙岩以其光彩夺目的瑰丽,成为古今文人墨客竞相赞颂的对象。清光绪二年《龙南县志》为世人留下了180余首诗词,其中就有30多首是写玉石仙岩的。究其原因,除玉石仙岩离龙南古城近,且地处桃江一侧,古代从水路往返龙南都要从旁边经过,很容易吸引过往行人的目光;更重要的,是玉石仙岩山势崔嵬,气势非凡,洁白如玉,撼人心魄。最早见于文字赞美玉石仙岩的,是宋代龙图阁学士、龙南人钟伷的诗作《龙南玉石岩》:
万石结丛林,萦回鸟道深。
山高云漠漠,洞古绿阴阴。
壁拥虬龙篆,崖悬钟鼓音。
不须愁日暮,胜景且追寻。
明代万历年间,甚至有学者曾专门编纂过一部《玉石岩志》,可见玉石仙岩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可惜的是,《玉石岩志》没有留传到今天;但当年的县令、吴中名士王继孝,为刻《玉石岩志》作的序,保存于古县志中,真是万幸!
在漫长的岁月中,玉石仙岩成为人们观光游览的胜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开发保护和宣传推介玉石仙岩的力度越来越大,以玉石仙岩为核心区域的阳明公园正在科学规划建设之中,相信要不了几年,玉石仙岩风景区将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