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中国农民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案例2中国农民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了以农民为大多数的劳苦大众”当作初心和使命,但是,“依靠农民”,却还要经过重重血与火的淬炼、生与死的洗礼才能最终领悟。而当这一天到来时,中国革命也将迎来伟大的转折。

农民在中国革命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这个问题上,初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度还难以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在一起,还要走上一段曲折的弯路。

他们曾发动过铁路工人大罢工,但被反动军阀残酷镇压;他们曾尝试与国民党“党内合作”,却遭遇蒋介石公开叛变屠杀;他们曾试图在城市发动起义,也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党内一些人曾发出疑问: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让这一疑问升至顶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我们的军事力量在长征前曾经达到过30万人,因为犯错误,后来剩下不到3万人,不到十分之一。”

为错误路线付出的代价有多惨痛,对正确道路的渴望就有多强烈。事实证明,中国革命有其独有的特殊性,这也决定了中国的革命不可能像欧洲、苏联一样仅仅依靠工人阶级,而是要团结更为广大的农民,依靠工农联盟取得胜利。

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是我们党最早关注农民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将自己家“鸦飞不过的田产”田契当众烧毁,并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毛泽东也从很早开始领导农民运动。正是通过农民运动,毛泽东勘破了真理,找到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革命道路。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这是对中国历史深刻的洞察,对中国命运最精准的把握。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与点化时代的真理力量,两者相遇,就像海浪不停翻涌托举,最终迸出海面,成为中国革命在生死攸关时刻能够力挽狂澜的决定性因素。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为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而战!”“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到了一个地方,就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为农民讲政策、刷标语。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沿途撒播着革命真理。

1935年9月,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从四川进入甘南,来到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而此时,长征跋山涉水,到底要走到哪里去,还是一个未知的答案。

据亲历者回忆,当时毛泽东让侦察连长梁兴初去搞点“精神食粮”。在哈达铺一个小小的乡邮所,梁兴初找到了几张旧报纸。从一张《大公报》上,毛泽东知道了陕北也有红军的消息,于是,作出了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大决策:到陕北去,把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放在陕北。

此时的陕北,还有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陕甘边区。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领导下,陕甘边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政府主席,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

这块根据地很快就将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10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根据地。“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毛泽东评价说。

紧紧依靠农民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获得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拥护。

他们为了保护夜间行军的八路军不被发现,自动打死所有的狗,出现“行军百里无狗叫”的情形;他们“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他们500万民工肩挑人背,用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

至此,中国共产党真正拥有了大地之子一般无穷的力量,中国革命真正迎来了伟大的转折、惊人的一跃。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在1947年与国民党军队殊死作战的时候,即便是延安,中国共产党仍然可以战略性放弃。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经问毛泽东对延安失守有何评价,毛泽东回答说:“人民战争不取决于一个城市的得失,而取决于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后来把这段故事收录进所著的《毛泽东传》里,并评价说:“毛泽东之所以能打败蒋介石,是因为他深谙此道:战争的社会意义存在于中国广大的群山绿野之中,赢得了中国农村‘老百姓’的支持,就赢得了战争。”

红旗漫卷染河山,长缨在手缚苍龙。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结束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的历史,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今天,战火早已平息,鲜花开满四野,穿越时光回到那些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时刻,短短的瞬间蕴藏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抉择,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多少逆转乾坤的决断。到底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有如神助”,一次次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暗夜里的启明星,指引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那么,紧紧抓住为了农民、依靠农民这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是前行道路上那支火把,熊熊火光照亮了无数人脚下的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无往而不胜。

案例来源:根据仲农平《大转折,中国命运百年逆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上)》(《农民日报》,2021年6月23日)一文节编而成。标题为编者所加

课堂讨论: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抓住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深入进行土地革命,中国农民成了中国革命的脊梁。你如何理解这一论断?

案例点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为:第一,在近代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承担着社会的基本生产任务,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最为悲惨,是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因而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第二,无产阶级无论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反对封建主义,都需要依靠广大农民。第三,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大多数是穿军装的农民。正如案例所言:“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民成了中国革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