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案例2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是党关于发展规律的思想凝练与核心内容,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总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了科学发展观。

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由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变化、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这一新形势所决定的。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破解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在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内容的基础上,新提出了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内容,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发展不仅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相对应,而且丰富发展了“全面协调”的内容,使协调的范围更大更广,是全面的协调、整体的协调,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绿色发展着眼于长期的有利于代际公平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对应,又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的内容。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内容,更加注重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科学发展观虽然没有把开放单独作为一个发展理念,但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需要勇于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发展理念是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对开放的新思考,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的是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如何实现全民共享的问题。强调共享发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体现了人民性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即“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也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生动体现。应该说,这是我们党再次重申了发展的常识,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本质,是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案例来源:邝野《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海南日报》,2017年3月15日)

课堂讨论: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案例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的同时,对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提高,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来的,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