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大数据”看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距离十一届六中全会已过去四十余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妨用一组数据图景来提供一种解答。
一是从生产力落后国家变成世界经济大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生产力,国民经济持续40年高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78—2015年,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这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相比,中国的GDP增长速度几乎在所有年份都遥遥领先。现在,中国已经从一个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很多领域也是制造业强国。因此,从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总量上讲,社会主要矛盾中的“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了,也就意味着旧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存在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
二是从吃饱穿暖到收入和财产分配的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民众的主要问题是温饱问题,吃饱穿暖是主要目标。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层出不穷,中国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且大部分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贫富差距依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不患寡而患不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如下图所示。2003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9,2016年为0.465。根据国际经验,基尼系数超过0.4就属于差距较大,超过0.5就属于差距悬殊。虽然过去十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高位,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003—2016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如果看财产分配,结果更为不平衡。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李实等人的研究,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居民的财产差距迅速增加,2010年全国居民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高达0.73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财富分配高度不均等的国家之一。在居民各类财产中,房产占全部财产的比例由2002年的57%上升到2010年的74%。房产成为居民财产分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可谓振聋发聩。另一方面,城乡居民之间财产分化比较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正逢其时。
三是从数量满足到品质享受。
当民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不会再满足于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数量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例如,很多居民买东西会注重品牌,注重个性;在工作之余也开始注重健康养生,注重旅游。体现在需求侧,就是民众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注重更加充分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0—2015年中国海外旅游市场迅速增长,旅游消费价值从2000年的131亿美元猛增至2015年的2922亿美元。另一方面,一部分居民开始偏好从海外购买各种高档用品或奢侈品。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统计,海外代购价值从2009年的50亿元人民币猛增至2014年的1549亿元人民币。
四是从衣食住行到全面发展。
在社会生产落后的时代,民众的基本需求是衣食住行;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新时代,民众不仅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而且会追求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意味着,民众不仅仅关心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会更加关心环境污染、教育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治安、政府廉洁和国际地位等一系列公共事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更加充分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目标和价值实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根据人民网“全国两会热点调查”结果,整理了2012—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如下表)。
根据排序可发现,过去7年中,民众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体的衣食住行。
反腐倡廉几乎在所有年份都是民众最关心的三大热点问题之一。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深得民心。此外,收入分配、医疗改革、社会公平问题也常常成为三大热点问题。从调查反馈来看,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要着力解决腐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等热点问题。
案例来源:聂辉华《“大数据”看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华夏时报》,2017年10月25日)。内容略有删改
课堂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案例点评:
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是基于我国现实国情、民情和问题的变化,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我国已经处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过程中的“强起来”阶段。过去,有关社会主要矛盾方面的表述如“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再适合我国国情。与此同时,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我国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具备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财力物力和制度体系,有条件去解决人民需求中的一些深层次和新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人民最初的物质和文化饥渴得到满足,自然会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