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一词贯穿始终,成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明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政法队伍和社会各界中引发强烈共鸣。大家表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法治工作的价值尺度。
在福建漳州,“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说法口口相传。面对群众求助、咨询等报警占警情80%以上的现状,“漳州110”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大多数非警务类报警可通过“12345”平台分流转办,群众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能在线办理户口申报、交通事故处理、平安出行等数十项业务。2019年漳州全市群众安全感率达到99.12%,创历史新高。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民安、维民权、解民难,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漳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青树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如何通过立法应对风险挑战,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立法是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判明形势,划定界限,明确规则,厘清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立法不能满足于对一些已知的、确定的危险设定监管制度,还应当承担起对潜在的、新兴的风险的监测和防控职责。例如,传染病防治不应仅对已知的法定传染病进行防控,还要对新发、突发的传染病保持关注,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连日来,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周丹带领执行团队奔走街道和相关部门,呼吁各方共同发力、综合施策,切实破解“执行难”,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的信心和决心。”周丹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南,用扎扎实实的工作,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藩篱。”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三年为期目标的实现之年。
庐阳区是合肥的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达,也是安徽省重要的金融中心。在这里,借“套路贷”牟利的黑恶势力一度猖獗。
“‘套路贷’是我们扫黑除恶重点打击的对象。我清楚地记得案件侦破后,带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时,围观群众拍手称快的情景。”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刑警大队四级警长何刚表示,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线干警,要做到老百姓痛恨什么、厌恶什么,就打击什么、铲除什么,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陈友谊长期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近年来,许多未成年人犯罪或被侵害案件充分暴露了未成年法治教育、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欠缺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准地把住了现实脉搏,令我们备受鼓舞。”陈友谊介绍说,为破解这一难题,新城区人民检察院推行了法治副校长中小学全覆盖工作,为全区61所中小学、聋哑学校配齐了法治副校长,丰富了学校法治教育资源和法治教育课程形式。
陈友谊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积极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要求,加快整合检察环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职能,着力建立“捕、诉、监、防、教”办案一体化工作机制,更好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近年来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各类矛盾化解在源头上,使得枫源村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信访案件,村里的矛盾纠纷都能在本村得到有效化解。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枫源村党总支书记骆根土说:“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们枫源村要走在前、做表率,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为民方便、对民热诚、让民放心,把‘枫桥经验’这一‘传家宝’传承发扬好。”
案例来源:记者丁小溪、熊丰、罗沙、吴文诩、王成、徐海涛、李浩《人民重千钧》(新华网,2020年11月19日)。标题为编者所加
课堂讨论: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结合案例材料,谈一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解。
案例点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显示出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明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主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要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