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同仁堂的新生

案例1同仁堂的新生

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总店设在北京。北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就把未来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送到乐家了,但是乐家人对政策将信将疑,静观北京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来临,城市资本主义同农村的联系被割断,资本主义独立生存的条件已经失去,资本家第一次发现自己真正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对前途感到茫然,终日惶惶不安,甚至对生产已是无心过问了。在公私合营之前,同仁堂也曾是这样的状态,同仁堂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那时同仁堂有职工190余名,但是做药的工人也就40多个。但是随着政府加大了对民族资本家的扶持,帮助同仁堂和全国合作总社等签订了销售合同,40多个工人一下子就忙不过来了。

率先合营

1952年,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来到同仁堂视察,由于中药原来只有丸、散、膏、丹四种形式,彭真希望国药也能搞搞创新,他建议同仁堂能够把中药片剂也研制出来。

为了避免损害同仁堂的利益,乐松生先以天津达仁堂的名义成立了国药研究所,并聘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郑启栋从事中药剂研究。1953年,郑启栋带领学生们成功研制出了银翘解毒片、香连片、女金丹片和黄连上清片等四种片剂,改变了中药没有片剂的历史

在政府扶植下,同仁堂的生产逐步发展起来。原来同仁堂经营讲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乐家的子女们所开的店都不能用同仁堂的名字。所以原来一个店的时候人手还能忙过来,可是大量的合同签下来以后,工人们就不够用了。1953年,北京市工会组织就在北京市的其他药店里抽调了100余名表现积极的青年充实到同仁堂,这才让同仁堂的职工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了280多人。

乐松生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他对公私合营的事也积极起来了。于是他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也开始慢慢地说服自己的家里人接受公私合营。1954年,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

1954年8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同仁堂合营后,推动了北京市其他私营工商业的合营。1955年初,彭真到同仁堂检查工作并会见了乐松生,肯定了他在公私合营中的表现。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乐松生,毛泽东亲切地询问了乐松生的生活、工作和同仁堂生产情况,勉励他为国家医药事业多作贡献。

四马分肥

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仁堂内部建立健全了党、政、工、团的领导组织,增建了企业各项的管理制度。国家还投资扩建厂房,增添生产设备,促进生产迅速发展。在管理上,破除了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经营方式,原来同仁堂是一厂一店,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生产面比较小。公私合营后,企业在国家统一安排下,北京市别家店的药同仁堂也可以生产销售;同时在销售面上,也由一家一店自己销售,扩大到全国销售。

同时,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像中国其他中药企业一样,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结果是素以“质高价昂”知名于世的北京同仁堂成药,在公私合营后连续几次降价,成为质高价廉的产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同仁堂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简称工管会,目的是对同仁堂实现企业民主管理。工管会只承担决策,而不是一个生产管理的执行机构。工管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同仁堂的管理体制。

实行公私合营后,企业利润被分成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部分,即所谓“四马分肥”,国家和工人所得占了大头。作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同仁堂的乐氏家族经历过彷徨不安到主动接受的过程,但后来发现,“四马分肥”不但没有减少他们的收入,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高的红利,工人的收入亦因此翻了番。比如解放前,四大房每年在铺面上提取银子4万两,解放后四大房每年提取5.6万两。1953年,按照“四马分肥”原则,四大房共分得红利171561元,超过原来所得两倍多。仍任经理的乐松生乐不可支:“原来担心合营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营后业务发展这样好。”收入只是一方面,公私合营后的工人们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干劲十足。

公私合营以后,乐松生的社会工作也多了起来。1955年,乐松生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后又出任北京市副市长。1956年1月15日这一天,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乐松生代表北京市工商界同业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喜。

案例来源:根据李建勋《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8期)改编而成。标题为编者所加

课堂讨论:

结合案例,从同仁堂公私合营前后的发展变化,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重大历史意义。

案例点评: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即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在我们这样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所作出的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