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会学三论》简介
《艺术社会学三论》这本书是由.(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创作的,《艺术社会学三论》共有31章节
1
译者前言
本雅明一生繁富的著述中,属宏大巨著的不多,不少名篇均是一些篇幅不长的短论。1963年德国Suhrkamp出版社推出的《艺术社会学三论》便汇集了本雅明艺术理论方面...
2
摄影小史(1931)
有关摄影缘起问题虽有不清晰之处,但也并不完全像印刷术起源问题那样迷乱不清。我们或许可以较明确断言:当时有好几个人分别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试图将最迟自达·芬奇时代...
3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1939)(第三稿)
在一个与现在非常不同的时代里,那些对物和环境施加的影响比我们现在小得多的人创立了美的艺术,确定了美的艺术的不同类型。如今,我们的手段在适应性和准确度方面已有了惊...
4
前 言
当马克思着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这种生产方式尚处于萌芽阶段。马克思努力使他的研究具有预言价值。他回溯了当初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对此状况的描述使人们...
5
Ⅰ
一件艺术作品原则上总是可复制的,人所制作的东西总是可被仿造的。学生进行仿制以练习手艺,大师以此传播他们的作品,最终还有第三种人以此谋利。然而与此相比,对艺术品的...
6
Ⅱ
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此时此地性(das Hier und Jetzt),即它在所处之地独一无二的此在(Dasein)。但唯有凭借...
7
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感性认知方式是随着人类群体整个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人类感性认知的组织方式,即它赖以发生的媒介,不仅受制于自然条件,而且也受制于历史条...
8
Ⅳ
一件艺术作品的唯一性完全植根于其所嵌入的传统关联。当然,这传统本身须是绝对富有生气的,并具有极大的变动性。比如,一尊古代的维纳斯雕像,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就处于完全...
9
Ⅴ
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有着不同方面的侧重,在这些不同侧重中有两种尤为明显:一种侧重于艺术品的膜拜价值(Kultwert),另一种侧重于艺术品的展示价值(Ausstel...
10
Ⅵ
照相摄影中,展示价值开始全面抑制膜拜价值。然而,膜拜价值并不是很乖顺地退去的,它拉出了最后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就是人像。早期摄影以人像为中心绝非偶然。回想远方或已...
11
Ⅶ
在十九世纪的进程中,围绕绘画与摄影之艺术价值问题出现了一场争论。今天看来,这场争论有些不着边际和令人茫然。但是,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这场论战的意义,而是相反要突出...
12
Ⅷ
舞台演员的艺术成就无疑是演员用其自身形象展现给观众的;而电影演员的艺术成就则与之不同,是由某种器械展现给观众的,因此就带来了双重后果。把电影演员的成就展现在观众...
13
Ⅸ
对电影来说,关键之处主要并不在于,演员向观众演示了某个他人,而在于,演员在摄影机前演示着自己(sich selbst)。视觉器械检测导致了演员的变化,皮兰德娄是...
14
Ⅹ
摄影机对演员的疏离(Befremden)照皮兰德娄看来,从根本上说与人照镜时看到自己影像而产生的疏离感是一致的。而现在,镜中的映像则可以与他分离,成了可以移动的...
15
Ⅺ
一部电影,尤其是有声电影,使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而根本不可想象的视像。其呈现的视点(Standpunkt)已不再是单一的,原本不属于表演过程的摄影机、灯光以及助理...
16
Ⅻ
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改变了大众同艺术的关系,这种关系从最落伍的状态,例如面对毕加索的作品,一举变成了最进步的状态,例如面对卓别林的作品。这里,进步的标志在于,...
17
ⅩⅢ
电影的特征不仅在于人如何面对摄影机展现自己,而且还在于人如何借助摄影机去表现客观世界。功效心理学(Leistungspsychologie)形象地说明了仪器的检...
18
ⅩⅣ
自古以来,艺术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创造一时还未完全满足的需求。[31]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曾经历过危机时期,这时它就会去追求那种无疑随着技术条件变化,即只有在某个新艺...
19
ⅩⅤ
大众是促使所有现今面对艺术作品的惯常态度获得新生的母体。量变到质变:极其广泛的大众的参与就引起了对艺术参与方式的变化。起初,这种大众参与的名声并不怎么好,但这不...
20
后 记
现代人日益增长着的无产阶级化和大众的形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法西斯主义试图去掌控新兴的无产阶级大众,而并没有触及他们要求消灭的所有制关系。法西斯主义将大众获得...
21
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1937)
...
22
1
爱德华·福克斯(Eduard Fuchs)的毕生巨著属于才过去的那个时期。要回顾这一巨著就如要对这一时期下结论那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同时也是这里要谈的马克...
23
2
福克斯出生于1870年,早年的家庭背景并没有使他成为学者,后来拥有的学识涵养也没有使他成为学者型的人。他的活动经常越出了研究者的视野范围,因此就有了他作为收藏家...
24
3
爱德华·福克斯是在这样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他作品的重要特征也源自这一年代。说得公式化一些,他的作品与文化史不可避免的难题连在一起。这个难题可以追溯到前面所引恩格斯...
25
4
福克斯作品的历史轮廓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映现。他作品的存在与持久,无一不是与那罕见的反常精神状态抗争的结果。正是在这一点上,收藏家福克斯教会了理论家去把握那些本由...
26
5
一个狂热分子,一个天生倾向实证的人,怎么会将漫画视为使命,这对心理学家来说无疑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心理学家给出的回答或许各有所异,但就福克斯来说,许多事实是不容...
27
6
福克斯历史观中有一种贯穿始终的热情,那是来自1830年[56]的民主热情。维克多·雨果的演说是这一热情的回声,他的书则是这一回声的回声。在他的书中,雨果是作为演...
28
7
就收藏家来看,福克斯的祖先在法国,就历史学家来看,他的祖先在德国。就历史撰写者福克斯而言,他身上表现出一种特有的严谨,那是德国式的。这一德国式的严谨已经体现在格...
29
8
福克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带有着道德主义的印痕,即便心理分析学也没有使这个道德主义动摇。福克斯对性的评价是:“所有映现创造性生命法则的感性行为方式都是合理的,……相反...
30
9
对福克斯来说,没有任何人物有杜米埃那样生动。这个人物伴随着他的整个工作生涯,甚至可以说,由对这个人物的研讨,福克斯成为辩证思想家。至少他在构思这个人物时,顾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