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才问题何以不妨从伶人入手

二、研究人才问题何以不妨从伶人入手

现在要答复第二个疑问,就是,中国的人才不止一种,何以偏要从伶人做起?这不比第一个疑问,是很容易答复的。第一,伶人的史料比较别种人才的要少,并且在时代上要来得近,所以容易搜集。中国古代不是没有戏剧,也不是没有伶人,但见于记载的并不多。太史公《滑稽列传》里的优孟、优旃以后,一直要到《新五代史》及《辽史》,才有伶官的专传;唐代中叶的梨园号称极盛,但所有的资料,和许多别的文献一样,早就成为五代的劫灰的一部分。元代词曲,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创获,但传到现在的,不过是少数曲子和更少数的作曲的人;扮演的名角便几乎没有。自明代到清代乾隆年间,昆曲盛行,但真正知名的脚色,到今流传的也不过指头上数得出的几个。道、咸以来,到今120年间,皮黄戏擅场以后,于是,一半因为时代密迩,一半也确乎因为此种戏剧吸引力的巨大,伶才的产生,便见得特别的多,至少够得上给我们做一些分析与归纳之用。第二,伶人的社会地位和别种人才的社会地位有一种很显著的不同;他一面受人“捧场”,一面却也受人歧视,歧视的结果,便使他们在社会里成为一种特殊的阶级,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呈一种演化论者所称隔离的现象(segregation)。这种现象,虽然不幸,于伶人的日常生活,虽也是弊多利少,但对于我们做研究的人,却是一大方便。因为一样研究一种事物,凡是和别种事物分得开、划得清些的,总要比分不开、划不清的容易下手。例如研究一种花草的生长繁殖,研究的人第一得划出一块田地来,专门培植这种花草,不让它和别种花草混在一处,至少也得把它放在温室里面培养。人才的研究也是如此。如今伶人碰巧是比较自成畦落的一种人物,所以我们就乐于引来做这一类研究的第一种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