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五、结论

我们的结论是很简单的。上文所取的既然是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我们所有的结论,早就在各段落中分别提出,并且往往不止一次。我们在进入《本论》以前,又特别提出过一个分布的概念与假定;其实这假定早就暗示着结论,不过为行文格式起见,我们不能直接把它叫做结论,而只好遵循研究笔墨的惯例,把它叫做假定罢了。打开了天窗说一句亮话,凡是写成文字的研究的尝试,其中的假定与结论未有不符合的,未有不呼应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假定中没有不先暗示着结论的,不过语气的肯定的程度故意写得有些不同罢了。这是无可批评的,因为他在动笔以前,他对于全部的资料,早就自己有过一番咀嚼与消化。凡是做研究文字的人大都有此习惯。倘若假定与结论不合或不能呼应,他就根本没有把他的研究工作正式用文字的方式归结起来的必要,除非是他的目的是在反驳别人或推翻别人的假定,但在这种时节,他自己也往往有相反的假定提出。

我们现在只须说的是:我们把种种关于伶人的事实铺叙分析以后,我们知道,在行文以前暗示着的结论和行文以后所实得的结论,没有什么不符合之处。分布的概念,我们始终运用着。地理的分布,因为事实上无法收足充分的资料,我们只能知道一个概况。但我们相信这概况是对的。移殖的形势,我们也约略推敲过一番,知道它和地理分布的变迁有因果的关系。近代伶人的历史虽短,此种关系已经很看得出来。论理我们应当把伶人的分布与移殖和近代别种人才的分布与移殖比较一下,但一则因为别种人才的资料还没有能整理就绪,再则因为别种人才不能以120年的短时期相限制,所以就没有尝试。但作者相信,别种人才的分布除了湖北、山东与旗籍以外,河北、江苏、安徽三省的分布,是和伶人的大致相同的。就这三省区的部分而论,北平与苏州的地位也很相仿佛;不过在安徽的中心,怕就不免有些变动,在皖北则偏东北而集中于桐城,在皖南则徽州的歙县、休宁将占首要的地位。其他省区,若浙江、湖南、广东等,假若换了别种人才讨论,当然地位也要提高许多。移殖的形势,当然也有些不同,北平虽然是一个吸收种种人才的大都会,但它对于伶人的吸力,似乎要比任何它种人才为大,就是做官的人才也不及他,因为做官的人纵有一部分占籍大兴或宛平,而在顺天应试,一部分还是终于迁回本籍的。北平不做国都以后,这种形势当然不免变更,但在以往120年内,确是这样的。

关于婚姻与家世的资料,我们所得最多。在婚姻方面,我们看见“类聚配偶律”的行使,和许多别的科学的法则一样,是不爽的。伶人和外行缔婚的频数虽一时无法查考,但我们知道同业之间的婚配确乎是来得容易,而同一种脚色之间的联姻,尤其是来得爽快。这在10个血缘网的组织里,最容易见到。伶人的才具有奕世蝉联的倾向,与此种倾向的不会没有生物遗传的基础,我们也看得很清楚。一百七八十个家系(血缘网及《附录四、五》)所表示的是一般的奕世蝉联的倾向,其中六七十个家系的特种脚色的专擅便表示此种倾向一定有相当遗传的凭依。至于一部分伶人或票友的爱好戏剧,至于不忍释手,自己既欲罢不能,旁人又禁之不可,以及科班授剧,不能不先审度学生的资质,然后决定生、旦、净、丑等科目,等等,无非是证明先天遗传的倾向,自有其不能违拗的力量。削足适履,理所不许,作履如此,造就一种人才也复如此,初不独伶人为然。

在阶级的分布方面,我们发见伶人之所从出,在早日是以寒微的农民及工役阶级为多,但在这三四十年间中西新旧文化势力交流的时期以内,商贾与仕宦贵族阶级突然占了优势。但无论所从出的阶级是什么,除了梨园世家以外,从事伶业的人十九是经济地位很低的家庭所出的子弟。仕宦人家子弟的加入伶业,我们发见于经济原因之外,更有一个心理原因。

伶人不但是一个职业团体,也是一个特殊的卑微阶级;所以成为这种阶级的原因,是社会一般的歧视和伶人自己的随波逐流,不能自己尊重、自己振拔。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有过一番解释。

看了上文的结论,我们就不难了解伶界人才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根据了这种阶级分布的情形,再来观察伶人的血缘的分布,也就知道伶人的婚姻与家世,虽已经足够证明类聚配偶与遗传法则的效力,足够产生一般的伶人,使历久不替;但还有可以改进的余地。改进的第一步是提高伶人的人格与尊重伶人的职业。恶意的歧视固宜竭力消弭,善意的狎弄,尤应在所力避。第二步是使加入伶业的人和退出伶业的人,在加入与退出之间,有更大的自由。这种出入的自由,不但足以增加伶人职业团体的纯洁性与维系力,并且可以把旧日卑微阶级的招牌,逐渐的撤去。第三步是使伶人婚姻选择的范围可以扩大,可以从狭义的伶人阶级推而至于一般的社会,使一般社会之中凡有可以做伶人的良好才具的分子,都能有交接与往还的机会,再由往还交接进而缔结姻好。换言之,就是使“类聚配偶律”的行使,更来得自由,使婚姻选择的努力,更取得它的自动性,而不受社会阶级的畛域的限制。要知目前的伶界,虽不乏聪明智慧的人,但这种聪明智慧终究是片面的,终究是一个阶级以内的选择所造就的成绩;120年来的伶界虽也出过第一流的伶人,其才力可以和任何别界的人才相比,但终究为数极少,一只手上的指头数起来还有余指。但若姻选范围一旦扩大,我们相信,不但伶人之所以为人才,要比以前会健全丰满,而第一流第二流的伶人的数量也比以前会增多起来。

[1]引文现按《怀芳记》原书校正。——校注

[2]《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作叶燕林。——校注

[3]见《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京剧知识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作徐兰沅。——校注

[4]此图原书缺,作者在《弁言》中说明了原委。——校注

[5]《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作“王幼宸”。——校注

[6]下文第肆血缘网图中图示角色不符。《京剧二百年历史》中,阎金福角色为青衣。——校注

[7]下文第伍血缘网图中图示角色为老生兼老旦。《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中方阿常角色为老生兼老旦。——校注

[8]下文第陆血缘网图中图示角色不符。——校注

[9]下文第柒血缘网图中图示角色不符。——校注

[10]下文第捌血缘网图中角色未示出。——校注

[11]《京剧二百年历史》:后更名砚秋。——校注

[12]查《京剧二百年历史》:田际云与杨桂云、余玉琴、王琴侬、孙佩亭等,组织优伶团体,创立正乐育化会。——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