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南北宋的伶人

寅、南北宋的伶人

宋代伶人的事迹,我们也只能知道一些零星片段。其中最负盛名的,大约要推神宗年间的丁仙现(一作现仙),到现在至少有四种说部或笔记讲到他。一是蔡绦(约之)的《铁围山丛谈》,说他屡次用嘲诨的方法,讥讽王荆公新政的窒碍难行,荆公亦无如之何,一时竟有“台官不如伶官”的谚语。蔡绦不是别人,就是上文蔡攸的兄弟,同是蔡京的儿子。二是邵伯温(子文)的《闻见录》,说他搬演时姿势与表情的动人之深。三是李廌(方叔)的《师友谈记》,方叔是平生最佩服苏长公的一个人,苏长公有一次看过丁现仙的戏,而戏中打诨,就牵涉到长公,所以才有这一段笔记。苏长公某次对方叔说,“近扈从醴泉,观优人以相与自夸文章为戏者,一优丁现仙曰:‘吾之文章汝辈不可及也’;众优曰:‘何也?’曰:‘不见吾头上子瞻乎?’”(按是时方盛行子瞻式的帽子,桶高檐短,叫做“子瞻样”。)当时神宗皇帝也笑了,并且只管对着苏长公看。四是叶梦得(石林)的《避暑录话》,说,“丁仙现自言及见前朝老乐工,间有优诨,及人所不敢言者;不徒为谐谑,往往因以达下情;故仙现亦时时效之。非为优戏,则容貌俨然如士大夫。”这寥寥数语,也足见当时上等伶人的品格。又丁仙现还有一个故事,见王静安《宋元戏曲考》引无名氏《续墨客挥犀》及江少虞(虞仲)《皇宋事实类苑》二书。丁氏以外,北宋时代又有两个知名的伶人,一是焦德,隶徽宗宣和年间钧天乐部,也以能讽谏知名,后终因开罪于蔡京被杀,见周煇(昭礼)的《清波杂志》。一是教坊大使孟角球,曾做杂剧本子,见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二十)。

南宋的伶人,见于私家记述的也还不少。周密(公谨)的《武林旧事》(卷六),载有杂剧脚色41人:

赵太(一作泰) 慢星子(女流) 王侯喜 宋邦宁 唐都管(世荣) 何晏喜 何晏清 何晏然 锄头段 唧伶头 诸国朝 宋清朝(一作朝清) 王太(铁笠) 郝成(小锹) 宋吉(一作宋喜) 宋国珍 赵恩 王太 吴师贤 朱太(猪儿头) 王见喜 铁太 冯舜朝 王珍美 吴国贤 郑太 惠恩泽 时和 颜喜 萧金莲 一窟王 时丰稔 时国昌 金宝 赵祥 吴国昌 王吉 王双莲(女流) 沈小乔 杜太 蒋俊

其中慢星子王双莲两人是女的。又载杂扮26人:

铁刷汤 江鱼头 兔儿头 菖蒲头 眼里乔 胡蜀葵 迎春茧 卓郎妇 笑靥儿 科头粉(一作扮) 韵梅头 小菖蒲 金鱼儿 银鱼儿 胡小俏 周乔 郑小俏 鱼得水(旦)王道泰 王寿香(旦) 厉太 顾小乔 陈橘皮 小橘皮 菜市乔 自来俏(旦)

又有四人能唱诸宫调传奇:

高郎妇 黄淑卿 王双莲 袁太道

那王双莲不知是不是就是扮杂剧的女流王双莲。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里说,南渡以后,教坊有丁汉弼、杨国祥;理宗景定至度宗咸淳年间的都管、部头、色长等人员有陆恩显、时和、王见喜、何雁喜、王吉、赵和、金宝、范宗茂、傅昌祖、张文贵、侯端、朱尧卿、周国保、王荣显等若干人;其中王见喜、时和、金宝、王吉四人和《武林旧事》所载的相同;何雁喜大概就是何晏喜。《武林旧事》所载的女伶只有两人,所以便有人以为她们大概不能自成科班,而当时容有男女合演的事,说见王静安的《古剧脚色考》。

此外,宁宗嘉泰年间,又有伶人王公瑾,他对于韩侂胄一类权要的锋芒,颇能稍稍加以抑制,并见陶宗仪(九成)的《说郛》(卷三十八)及陈晦伯的《天中记》。当时四川的伶人似乎是特别的出名,岳珂(肃之)的《桯史》说他们“多能文,俳语率杂以经史,凡制帅幕抚之宴集多用之”。周公谨的《齐东野语》也说蜀伶“尤能涉猎古今,援引经史,以佐口吻,资笑谈”。但到今知名的也只有袁三一人,也还亏得周氏的记载咧。

《说郛》(卷二十五)引元仇远(仁近)的《稗史》说,杭州有一个金姓的人,世为伶官,曾经用“钟神”(暗射忠臣)的谐谑,讥讽当时投降蒙古的宋臣。既说“世为伶官”,可知在那时候,优伶也是一种祖传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