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要尊重别人——告诉儿童尊重别人才能获得自尊
这天,午休时间,别的小朋友都睡了,轩轩睡不着,准备去上厕所,他正起身的时候,旁边的小浩也起身,两个人撞在了一起,可能小浩被撞疼了,他斜睨了轩轩一眼,怪声怪气地说:“滚开。”
轩轩瞪大眼睛,气愤地回应:“你!没长眼啊?”
小浩嗓门也很高:“你才没长眼呢!”
轩轩更是扯着嗓子喊:“你眼瞎了啊!”
小浩向前一步嚷:“你才瞎了呢!”
两个人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肯道歉,最终动起手来,小浩冲动地把轩轩打得额头上起了个包,看着受伤的轩轩,小浩后悔不已,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老师还把他的父母请到学校来了,小浩的爸爸妈妈很通情达理,并没有指责儿子,看着委屈的儿子,他们反倒安慰起来。
“爸妈,我该怎么办呢?帮帮我吧!”
妈妈问小浩:“孩子,你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吗?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知道该怎么做吗?”小浩忙不迭地点头。
“那你跟妈妈说说你该怎么做?”妈妈问小浩。
“要注意礼貌,撞到别人要说‘对不起’,而不是出口成脏。”小浩对妈妈说,妈妈听完,高兴地点点头。
小浩和轩轩之间由小矛盾最终发展到大打出手,主要就是因为不懂得互相尊重,可见,是否讲文明礼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际关系。
要知道,一个要想得到自尊的孩子,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而自尊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别人给的,家长要儿童克服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和任性、蛮横行为的同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注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的确,我们只有教育儿童学会尊重他人,才能随时避免因坏情绪的产生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烦恼,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做到:
1.把尊重别人作为家庭价值观甚至是一种制度来让儿童从小履行
这样,孩子就会把尊重当成一种习惯,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折磨时,也不会抛弃这一观念。
家庭价值观是指父母双方都遵从的,并且渗透到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比如,尊重。家庭价值观对孩子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当这些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时,他会拒不接受,而只有家长持之以恒地言传身教,并且不断地鼓励孩子,他们才会接受。
能够对孩子的观念产生最大影响的、最重要的家庭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价值方面的,这种有关社会的观念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往往是受了以下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1)所有的人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
(2)每个人都应该富有协作精神。
(3)尊重别人非常重要。关心别人,为别人做贡献,理解、接受和尊重来自不同家庭和背景的人。
(4)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友好文明的方式加以解决。
2.尊重和信任儿童,让他们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关心。每个人都有感情,而且有时会感到迷惑或痛苦。要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要由此对他们形成什么判断或者试图改变他们,帮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接受、被尊重,相信他们能够为今后生活中的困难做好准备。
3.培养儿童从小就知道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孩子与他人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会使得孩子更加友好、尊重别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文明的谈吐和行为是孩子具有良好修养的表现,讲文明礼貌能促进孩子和别人之间的团结友爱,是沟通孩子与他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4.教会儿童一些初步的礼仪知识
家长应该从小教导孩子学习一些礼仪知识,这也是文明行为,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握手,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久而久之,儿童就会认识到如何待人接物了。
总之,培养儿童尊重他人的这一意识,需要父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不要让儿童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更不能骑车撞倒人后扬长而去、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防微杜渐,是培养儿童良好素质和社交能力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