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们做朋友吧——尝试和儿童建立友谊

爸爸妈妈,我们做朋友吧——尝试和儿童建立友谊

小敏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学校不与同学、老师亲近;回到家,和爸爸也说不到一起去。

在一次家访中,小敏的爸爸说:“我一回家她就进卧室,她吃饭做作业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早上我说送她上学,她也不理,一天下来基本上可以不说话。”小敏爸爸这样形容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跟他说话很累,根本就说不到一块去。”敏敏说,自从妈妈离开后,她更不想和爸爸说话了。

“其实我们俩父女哪有什么深仇大恨,我说她也是为了她好,但孩子倒把我当成仇人、陌路人。”小敏的爸爸这样对班主任老师说,“以前她妈妈在的时候还好,倒是蛮听话,后来她妈妈走后,女儿就变得脾气暴躁起来,刚开始还和我对着干,后来,直接沉默了。”

其实,很明显,这对父女之间的问题在于缺少沟通,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沟通障碍就是父亲放不下架子,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抗,久而久之,孩子就宁愿与他以陌生人的关系相处。

的确,可能不少父母都认为,教育儿童,让他们听话就好了,不然孩子很容易走错路,于是,他们在说话时尽量提高音调,以为儿童会听自己的话,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其实,假如我们能和儿童做朋友,多听听他的心声,让儿童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亲子关系也许会好很多。

不得不说,时代在变化,今天与昨天不同,明天与今天也不同。作为父母,我们都能感受到现代技术、新信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更何况是人生刚刚开始的孩子?而很明显,那些旧的环境下的教育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新时代的儿童了。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妨放下架子,和儿童做朋友,并学会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知识和儿童沟通,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儿童,用新鲜的话题引导儿童。

具体来说,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教育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给儿童足够的物质满足,才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其实家长恰恰忽略了儿童最需要的东西。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玩具和零食,而是亲密感情的表现形式,比如你了解他的思想,理解他,认同他,给他一个鼓励的拥抱等。记住,你的孩子已经不是襁褓中的婴儿了,已经有了自己的爱好、思想等,对此,家长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儿童,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父母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儿童的想法,注意与儿童沟通,在了解儿童的想法后也多向老师求教,双方配合合理引导,从而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尊重儿童,别端着架子

因为没有尊重谈不上信任、平等,就无法进行沟通,就搭不成交友的桥梁。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倾听他的意见,允许儿童保留合理的自由和权利,从情感上接纳孩子,儿童才乐于向家长敞开心扉,乐于接纳父母的教诲。

3.父母首先要注意沟通方式方法

先反思一下:您是否唠叨?您与孩子的话题是否永远都是学习、听话?您是不是经常暗示孩子一定要有出息?那您是否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你交流?您的孩子是不是觉得你越来越“土”?之所以请您反思,是因为孩子在长大,或多或少会表现出逆反心理,我们越是要求他们,他们越不听。最好的做法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做法,打开与孩子交流之门,缩短与孩子的心灵距离。

4.多倾听,先不急着发表意见

即使儿童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儿童的思想,尊重儿童的感觉,他自然会敬重父母。

5.让儿童自由安排与父母独处的时间

很多父母感叹:“虽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嫌烦!”

其实,既然你的孩子觉得你土,那么,你不妨请教他:“这个周末由你来安排,不过前提是,你要带上爸妈……”如果你的孩子答应了,那么,就表明他已经允许你进入他的世界。

6.分享儿童的感受

无论儿童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儿童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不得不说,新时代的来临,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呆板的、单一的、简单的家教已经行不通了,父母要在人格魅力、学识素养各方面得到儿童的敬佩与爱戴,学点新知识,变个新形象,努努力,当好“现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