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爷爷奶奶——告诉儿童要孝敬长辈

要尊重爷爷奶奶——告诉儿童要孝敬长辈

丁当的爷爷奶奶以前一直生活在东北老家,在丁当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把爷爷奶奶接过来北京一起住。

第一天,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接风那天,爸爸就说:“在这个家里,爷爷奶奶是长辈,从今天起,一家之主就是爷爷奶奶,我们做晚辈的,不是非要听他们的话,但一定要尊重他们。”那时候,丁当还不知道爸爸说的是什么,但他清楚,在家里,爷爷奶奶是最大。所以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说来奇怪,从爷爷奶奶来了之后,丁当好像一下懂事了,以前耍脾气不肯吃饭,现在每次吃饭前,他都会给爷爷奶奶先拿碗筷,等爷爷奶奶和爸妈就坐后,自己才拿起筷子吃饭。

以前动不动就说妈妈这里不好,爸爸那里不好,但现在也不说了,因为他发现,爸爸妈妈也是自己的长辈,也不该随意指责。

这里,丁当为什么一改以往的脾气、变得懂事了,这是因为爷爷奶奶的到来,以及爸爸打的“预防针”,让他明白了在家里长幼有序的道理。

的确,家庭中爱心和亲情要靠父母精心营造,父母要用爱熏陶儿童的心灵,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其中就要在家里逐渐建立长幼有序的家庭秩序,这样,能防止儿童对抗与顶撞父母,让他们学会尊重长辈。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这样引导:

1.家长要尊重父母

当着儿童的面,不可以说任何对长辈不敬的话;当着孩子的面,不可以高声顶撞自己的长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儿童一起孝顺爷爷奶奶。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儿童一同前往,让儿童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小伟虽然才读小学,但因为父母忙,他被送进了外地的一所寄宿学校,前段时间,他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就不让他回来吧。可是他的爸妈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小伟自始至终陪伴着妈妈,他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他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

小伟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是正确的,可以说,这种亲情体验比孩子考试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及时表扬儿童的孝顺行为

儿童表现出对爷爷奶奶等其他长辈的孝敬,要愉快接受,并且及时加以表扬,最好逢人就夸。

3.父母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秩序——长幼有序

父母应事先确定一些准则,作为父母,不能轻视家中的老人。而孩子的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一定要坚持原则,毫不含糊。当儿童对他所知道的界限,以一种傲慢的态度肆无忌惮地进行挑衅时,要让他觉得后悔。不能让他们当面取笑父母,藐视他们的权威,甚至把父母当成出气筒而不受谴责。当然,批评儿童错误行为时,不要夸张,要就事论事,不要贴标签,戴帽子,言简意赅。不要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没了,让对方厌烦。

有一个孩子,在10岁的时候,爸爸犯了一个错误,偷看了他的日记。结果那个孩子知道了,不依不饶,连续几天不和父亲说话,无论爸爸怎么道歉都没有用。最后爸爸非常痛苦,觉得自己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爸爸偷看儿子日记,自然是爸爸不对,但是儿子在爸爸已经道歉的前提下,还继续惩罚爸爸,就是儿子的不对了,他忘记了孝顺爸爸和宽容爸爸。整个家庭不能没有主次之分,一个家庭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这样家庭成员在这个秩序里才能互相尊重、关爱、和谐运行,家庭才越来越稳固和幸福。这个孩子和爸爸都忽视了家庭当中的一个大原则。当小原则和大原则冲突时怎么办,一定要让步给大原则,一个家庭必须建立起一个大的原则和基本的秩序来。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更要懂得孝顺和宽容,后者是大原则。

4.孝心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说的

做父母的,一定要身体力行,儿童才能效仿。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很多妈妈在婆婆面前,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这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

一切对儿童的教育要建立在对父母的效仿上,这是毋庸置疑的,每个儿童就像是一张空白的纸,如何把这张纸描绘成色彩斑斓的蓝图,就需要父母的教育,培养儿童的孝心,家长必须身体力行,让儿童去体会,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