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不带我玩——引导儿童如何交到朋友

小朋友不带我玩——引导儿童如何交到朋友

圆圆今年三岁半了,以前妈妈让她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她总是推辞,往妈妈身后躲,但从今年开始,圆圆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妈妈带她到公园玩,不到一会儿,她就跑到其他孩子身边去了,孩子爱交朋友是好事,但妈妈却担心一点,圆圆好像并不是很受人欢迎。

今年圆圆上了幼儿园,但她不喜欢别人碰她的东西,也不喜欢跟人分享,回家后,妈妈问她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圆圆说:“那是我的玩具,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玩?”妈妈告诉圆圆:“要交到好朋友,就要懂得付出啊,你愿意把玩具让给其他小朋友,他们也会愿意让给你,这不是很好吗?”圆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故事中的圆圆为什么突然喜欢交朋友了?这是因为孩子到了人际关系敏感期,随着他们不断成长,孩子开始学会认识自己、形成自我,所以也开始学会和同伴交往,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其实,孩子人际交往敏感期就是从分享食物和一对一的玩具交换开始的。人类友谊的常青藤从幼儿期就开始萌芽了,可是怎么样建立友谊,怎样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得到别人的认可,恐怕很多成年人都觉得无所适从,然后当我们还处在儿童阶段就开始了人与人之间的探索。很多家长意外地发现懵懂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群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正反映了孩子正处在人际关系敏感期。

这样的过程才会符合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孩子们在一起的玩耍当中,他们的人际关系逐渐建立起来了,他们平等地交往着,他们学会了承受、判断、如何与人说话、如何揣摩别人的心理,这奠定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基础,这段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们需要大人的理解,更需要大人有技巧的帮助。

那么,父母怎样引导儿童交到好朋友呢?

1.鼓励儿童在平等的原则上交友

在孩子交友的过程,要教育他们信赖朋友,珍惜友谊,不要轻易地怀疑、怨恨、敌视他人,不允许无故欺侮弱者。

2.培育儿童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孩子无论在学校或家庭里,都要养成这样的好品德:在家尊老爱幼,在校尊教师、爱同学。因为只有关心别人,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

3.尊重孩子的朋友,并适度表明自己的倾向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交友倾向,选择自己欣赏的、与自己脾气、性格合得来的小伙伴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发掘小伙伴的优点和长处。比如,跟孩子聊一聊“为什么你更喜欢××小朋友啊?”“××小朋友是不是很有礼貌?很爱帮助别人……”“妈妈也喜欢××小朋友,因为妈妈觉得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引导,知道哪些是好的品质和行为,自己应该模仿和学习。

4.不要给孩子限定小圈子,鼓励孩子与更多的伙伴交往

虽然每位家长都承认,让孩子增广见闻,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免不了想要为孩子划定一一个小圈子,建造一个小温室。但凡遇到自己认为“不好”的孩子,就会想要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对方玩、尽量离对方远点……

这么做,容易引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有更多功利的原则和想法。有些孩子则可能充满迷茫,逐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朋友、跟朋友相处。还有一些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偷偷与父母认为“不好”的朋友密切来往。总之,父母这样的“良苦用心”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社会化,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和同伴关系建立,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一处亲密感情,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最优美的情感之一。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温暖如春又真情永驻的友谊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所以作为家长,应当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帮助孩子从小学会结交朋友,建立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