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我要排队离开教室——告诉儿童要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放学了,我要排队离开教室——告诉儿童要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作为成人,我们父母都知道,我们都是社会和集体下的个人,我们要经常出入公共场所,因此就需要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其中如果参与人员过多,难免需要排队,大家都自觉按照秩序排队,对所有人才会公平、公正,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对于儿童来说,学会排队等待,是一种讲文明、懂礼貌的体现。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幼年时期,趁早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上的引导和培养,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因为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人类奠基的教育,作为父母,教育儿童需要智慧和耐心,我们要为儿童制定合理的内容和教育方式,要鼓励年幼的儿童树立自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儿童持之以恒,还要给他们起榜样、示范的作用,利用多种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而在儿童的多种习惯中,就有一种——自觉排队,我们来看下面这位妈妈的教育心得:

我的女儿甜甜今年刚上小学,已经能自己购物、自己回家了,不过这周五,我还是决定去接她。

我站在女儿所在班级后门口,看到女儿和其他小朋友推推搡搡,然后插到别人前面,再从门口钻出来,看到我站在后门口,女儿还自鸣得意地说:“怎么样,妈妈,我厉害吧?”此时,我赶紧告诉女儿,这样是极其不礼貌的,而且这样的一种方式也是特别不安全的。在拥挤的过程中会挤伤自己也会挤伤别人。

女儿听了我的话之后,羞愧地低下了头。

回家后,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好好和女儿谈谈,我告诉她,我们都是文明社会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守秩序,无论是购物还是买票、上车,都要排队,一味地插队,是没素质的表现,而且也很危险。

如果我们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来,反而非常轻松而且安全。我还告诉她,在学校里面也需要排队,无论是上课铃响了需要进教室还是上卫生间,都要排队,女儿听我阐述了很多,认真地点了点头,并表示自己一定能做到。

案例中的这位妈妈是教育中的有心人,针对孩子不排队的现象,她及时指出并给予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的确,在公共场所,不遵守秩序不但失礼,也是危险的,一些儿童因为不排队的事情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已经数见不鲜。

而作为成人,我们带着儿童出去玩是为了放松心情的,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非常郁闷。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自觉。儿童不懂我们就要去纠正他,然后也要给孩子辅导一些这方面的安全知识。只有教导儿童做一个文明的好孩子,才能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

对此,我们要告诉儿童:

1.插队是无礼的行为

我们要让儿童明白,在公共场合,你要等待,就免不了排队,而也只有排队,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安全,也是符合礼仪的。

比如,上课铃响了,要一个一个进教室,不可与其他同学争抢,上卫生间也要排队,应选择由内往外最后一个洗手间处开始,不应径直插到某个洗手间门外等候。

2.保持队形注意安全

我们要告诉儿童,即使排队,也不要间隙过大,保持在20~50厘米即可。如有特殊规定,遵循指示即可。

行进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不要走得忽快忽慢,这样既安全,又不会影响队伍的整齐性。

儿童在观看比赛或者演出等待入场时,如果没有安全带引导,应自觉排成一路纵队,而不是三三两两并排站立。

3.依规保持适当距离

在银行这些特殊场合排队时,我们要告诉儿童,要遵守该地方的规定,要在一米线以外排队,与前面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此来保护他人的隐私,而如果对方正在输入密码,要尽量移开视线。

4.排队乘车,要谦让他人,先下后上

等候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按照顺序排队,在遇到老、幼、病、残、孕等有需要的人时要进行礼让。

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要先下后上遵守秩序。下车时要提前调换位置,不要争抢,按照顺序下车。

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虽然教导儿童排队、遵守秩序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儿童的礼仪形成却极为重要,而且,如果我们每个父母都尽力让儿童做个文明的社会小主人,我们才能让文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文明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感染力、凝聚力、推动力,进而升华为一种城市的名片,一种国家的形象,一种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