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突然来客人了怎么办——告诉儿童接待客人先要有准备
在家庭生活中,迎来送往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们成人经常需要接待客人,而同样,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也要学习一些待客之道,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生活中,可能不少儿童面临客人的造访会手足无措,其实,为了防止儿童的失礼,我们可以事先告诉儿童如何接待,做好准备工作,让儿童从容应对客人的到访。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案例:
优优的妈妈是位教育的有心人,她深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对女儿未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在优优还很小的时候,就让优优主动接待来访的亲戚朋友。
最近,老师要来家里做一次家访,妈妈心想,如果女儿能谈吐大方、彬彬有礼地与老师交谈,这对于提升女儿的社交能力与自信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妈妈转念一想,女儿毕竟才6岁,如果不教孩子怎么做的话,家里真来了客人,一定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如果不给予指导的话,可能还是会手忙脚乱,所以,老师来的头一天,她就告诉女儿,老师要来家里做家访,希望她来做这次接待的主人,这样是为了让女儿有个心理准备,其次,她告诉女儿,老师来了之后,要热情打招呼和迎接,将老师引进客厅,然后问询老师的口味,要为老师准备茶点,再次,明确老师家访的目的,与老师大方交流,而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会接待,但主要接待任务还是交给她。
优优果然没有让妈妈失望,老师第二天做完家访告诉她,优优是个很懂事乖巧的孩子,而且,才只有6岁,就能如此待人接物,确实很难得,听到老师这样的赞美,优优更开心了。
这里,优优妈妈是一个对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有心人,让孩子做接待客人的小主人,并告诉孩子做足准备工作,不但给予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也避免孩子因经验不足而受挫,是对孩子接待客人的最好历练。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感叹,家里来了客人,孩子要么是态度冷漠,表示不欢迎,或者躲在一旁,客人跟他讲话,表现拘谨、胆小,态度不自然。要么非常兴奋,以“人来疯”的方式引起客人对自己的注意。而其实,这些都是父母没有找对教孩子应对客人的方法,那么,我们该怎样教孩子接待客人呢?怎样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为此,根据上面案例中优优妈妈的经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
1.心理准备
在父母知道有人要来拜访时,就应提前告诉儿童,将会有什么人要来家里做客,是来干什么的,与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应该如何称呼等,让孩子了解这些,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待客人时有个心理准备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2.物质准备
我们还应让孩子做好物质准备,比如,让他学会准备一些饮料、糖果、点心,或为小客人准备玩具、图书。与儿童共同创造一种迎接客人来到的气氛。
3.客人拜访时的准备
我们父母除了在平时对儿童的言传身教外,还要从口头上告诉儿童该怎么做,如当客人出现时,提醒儿童要热情招呼、称呼对方,要请客人进屋坐,请客人吃点心等。
如若来的是小客人,要招待小客人吃零食、喝饮料,拿自己的玩具或者图书与小客人一起分享,或者请小客人参观自己的卧室,参观自己的小“作品”等。
鼓励或教儿童与客人交谈,必要时提供词语。如果儿童有弹琴、绘画等特长,可适当地鼓励孩子为客人表演。
另外,我们在让孩子做准备工作时,要了解儿童的特点,不要让儿童干他不愿意干的事,如果儿童本来就胆小懦弱,但你硬是让儿童接待客人,儿童因为紧张而说错话、做错事,结果会使儿童更加怯弱胆小,对客人更加冷漠。
而对“人来疯”的儿童,家长切忌在客人面前训斥或打骂,应设法让他暂时离开,待其冷静后再让他和大家在一起。
客人走后,及时对儿童的表现作评价,肯定他好的表现,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和改进的办法,使儿童逐步提高待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