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欢发火——儿童动不动发脾气怎么办

我就喜欢发火——儿童动不动发脾气怎么办

一天,杨太太正上着班,就被儿子小强的老师一个电话叫到学校,原来是7岁的小强在学校闯祸了,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才问清楚情况:原来是班上有些男生挑事,说儿子小强是“胆小鬼”。老师告诉杨太太,班上传言,小强到7岁了还尿床,这些男生知道后,就拿这件事嘲笑小强。而小强则因为这件事很生气,于是大打出手。不仅如此,小强平时在学校脾气很差,动不动就和别的小朋友吵架。听到老师这么说后,杨太太也很无奈。

和案例中杨太太相同,很多父母都感叹:“儿童小小年纪就总是发脾气怎么办?”其实,不只是儿童,我们大人也有脾气,脾气,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普遍心理现象之一。每个人都有脾气,一些儿童脾气急躁,遇事容易冲动,特别是对一些不顺心或自己看不惯的事,常常容易生气或怄气,有时还同人家争吵,说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话,或影响同学间团结,或影响了家庭的和睦。

人的脾气有好有坏。脾气好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喜欢同他合作、共事;脾气不好的人,则常常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使别人觉得难以与之相处。

人的脾气的好与坏,与人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温顺、平和、忍耐等好脾气,往往同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养有密切的联系;而暴躁、倔强、怪癖、任性等坏脾气,则常常与娇生惯养、溺爱或得不到家庭温暖、父母的要求过于严厉有关。

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儿童脾气好是有修养的表现,而培养儿童良好的脾气,比用服装来美化她,要具备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一个脾气暴躁的儿童,很难想象他能有什么美好未来,那么,我们该怎么样通过培养儿童的良好修养来达到控制儿童脾气的目的呢?

1.帮助儿童认识到坏脾气的危害

我们要让儿童明白,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好感、友情、赞赏、合作,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没有生气,寸步难行。人的行为是受意识调节和控制的,儿童认识到了坏脾气的危害,便可从内心产生改掉坏脾气的要求。

2.引导儿童多看书,提升修养

儿童的修养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这需要长时间的修养和熏陶。

比如,我们很久没见一个人,会说他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周围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书读得少的话其他练得再多也还是没有内涵的。还有一点就是,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交朋友,家长要让儿童远离一些思想品行低下的不良人士。

3.为儿童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心态,才能培养出儿童好的修养。反过来,那些父母整日争吵、家无宁日的环境,儿童怎么能有好脾气呢?

4.增加儿童的阅历

不一样的环境会造就不一样的人,一个儿童的阅历、学识,对自己的了解程度都会对修养有一定的影响。

5.让儿童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1)告诉儿童放松自己的方法。发现儿童放松自己的方法,鼓励他运用这些方法放松自己,特别是在他放学后或者一段时间以来非常活跃之时——这些时候,他可能认为自己很难“着陆”。

(2)警惕儿童的“孤独”征兆。不要让那些真正需要安静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儿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离群索居。注意观察他可能出现的任何“孤独”的征兆。

如果你的儿童有太多的时间独处,建议他参加某个体育或者社交俱乐部或青年团体。

(3)了解儿童的情绪,别轻易惩罚。儿童的忌妒、愤怒、沮丧以及怨恨的感受,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不应该遭致惩罚或拒绝。不过,虽然可以有这样的感受,但不能因此而伤害他人。这时候可以帮助他提出他的要求。比如,对他说:“我想你现在很伤心难过,给你一个拥抱,你会觉着好点吗?”

(4)给每个较小的儿童配备一本感受日志,让他们在固定(或者自由)的时间里,写下他们对作品、学校、事件或人物的反应。

(5)情绪表达需要特别的词汇。他必须知道他可以选用哪些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如果这种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告知他们,他们会非常乐意拓展自己的语汇,以替代那些咒骂性的语言。

(6)给出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让儿童去补充完成。比如,“当……的时候,我最幸福”“当我生气的时候,我……”“当……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非常重要”“当……的时候,我感到沮丧”“当……的时候,我可能选择选择放弃”“当我被训斥的时候,我想……”。

(7)在没有压力的寻常时间里,找个机会开诚布公地告诉他,在他需要的时候,家永远是他最后的庇护所。

一个人的修养必然会带来气质上的变化,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儿童成为一个仪态端庄,充满自信、能吸引别人的人,就要让儿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就要不断提高儿童的知识、品德修养,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