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世界》简介
《袁隆平的世界》这本书是由陈启文创作的,《袁隆平的世界》共有54章节
1
第一章 人就像一粒种子
第一章 人就像一粒种子 ...
2
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
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如同探悉一粒种子。一切早已不再是悬念,只是我接下来叙述的前提。这是一个命定为种子而生的人,一个命定要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 通过一粒种子,...
3
汉口时间
汉口,是袁隆平童年记忆中的一个重要坐标,一座鲜活而水灵的城池,给童年的袁隆平注入了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的生命记忆。尽管他在汉口只度过了两年短暂的岁月,但此时正值...
4
另一种血脉或基因
对于当时的逃难者,陪都重庆几乎是唯一的方向。 从汉口抵达重庆有两条路,一条是“北通巫峡”,一路溯江而上,要穿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荆江段,还要穿过“重峦叠嶂...
5
第一志愿
事实上,袁隆平没能按部就班地念完高中,就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前夕匆促结束了学业,也可谓是提前高中毕业。袁隆平的中学时代结束了,一个时代也行将结束,而一个崭新...
6
第二章隐蔽的地平线
第二章隐蔽的地平线 ...
7
隐蔽的地平线
在1953年那个漫长而难熬的夏天,一个大学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次长途跋涉。 从大西南的重庆到大湘西的雪峰山,换了如今也就一天多的行程,袁隆平竟一路辗转了半...
8
我有迷魂招不得
在安江,对袁隆平最有吸引力的还是一条江,沅江。此前,一条嘉陵江在他的生命中流淌了十二年,而这条沅江将流过他更漫长的人生。后来,当他回首第一次走进安江的情景,说到...
9
饥饿的小提琴
若要理解袁隆平和中国杂交水稻,先要有一种更残忍的体验——饥饿。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三年间,一场谁也无法回避的饥荒岁月,又一次向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
10
第三章 神奇的发现
第三章 神奇的发现 ...
11
一个假设,或一个猜想
年过而立的袁隆平,一个方向已经明确,他选择了水稻,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关键的、具有决定性的选择。如果只能用宿命来解释,一个宿命的齿轮从此进入了正轨,开始运转。在接...
12
神奇的发现
一所偏僻山谷的农校,一位普通的农校教师,离那个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科学殿堂实在太遥远了。在科学探索之路上,“无知者无畏”是绝对行不通的,若要突破这个大限,无论在理论...
13
终身大事
袁隆平在苦苦地寻找一粒种子时,也一直在寻找自己人生的另一半。 他在雪峰山的那个山谷里一待就是十来年,这么多年他一直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生活。但他并非...
14
关键的第一步
一个终身大事交代过了,言归正传,还是回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探索之路上来。 袁隆平从发现“鹤立鸡群”天然杂交稻株,到第二年发现“鹤立鸡群”第二代出现分离现象,又从农...
15
第四章 追逐太阳的人
第四章 追逐太阳的人 ...
16
第一幅蓝图
袁隆平所说的“水稻雄性不孕性”,后来的专业通称为“水稻雄性不育性”,这两个命名是同义的。在叙述中,我既要尊重袁隆平对“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历史性命名,又要立足当下...
17
风暴中的秧苗
一座横亘于湘西南的雪峰山,也无法把一场风暴挡在世界外部。 一座大山深处的幽静校园里,很快便如同翻江倒海一般。这让从不关心政治的袁隆平也倍感茫然和困惑,今夕何夕兮...
18
追逐太阳的人
那藏在臭水沟里的三盆秧苗,经过反复繁育,到1968年春天已发展为两分试验田。 这一小片稻田,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中编号为古盘7号,在风暴中如同一个宁静的港湾,但也...
19
山重水复
生活的艰辛可以克服,最难攻克的还是科学上的那个大限。 对杂交水稻的思路,袁隆平已经勾画得像路线图一样清晰,他也在一点一点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推进。从1964年袁隆平...
20
第五章 第五大发明
第五章 第五大发明 ...
21
从转折点到突破口
随着袁隆平做出又一个决定性的思考与选择,“从亲缘关系较远的野生稻身上寻找突破口”,接下来依然是极其渺茫地寻找,他要寻找的不是一般的野生稻,而是与栽培稻有某种关联...
22
一闯三系配套关
一粒必将改变世界的种子已经找到了,但这还只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还必须培育、繁衍出大量种子,以此为母本,然后按照袁隆平的三系法的技术路线图,给它找到两个功能不同的...
23
二闯优势组合关
如果水稻的杂种优势无法被人类利用,此前的一切努力依然只能归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价值。就在袁隆平率领全国杂交水稻科研人员开展协作攻关之际,仍有不少资深专家坚持水稻...
24
三闯制种关
在接下来的协作攻关中,还将突破第三道难关——制种关。 一粒小小的种子,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你育出了好种子,还要制出好种子,更要有人用你的种子来栽培出好稻子,一环...
25
第五大发明
随着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中国终于迈进了杂交水稻的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每当历史告一段落,又该做一次回顾与梳理了。如果以196...
26
第六章 中国独创
第六章 中国独创 ...
27
大道至简
随着三系法把中国率先推进杂交水稻时代,人类对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不再是神话,而三系法则是一个被反复验证、屡试不爽的神器,又被遗传育种学家称为“经典的方法”,按这一...
28
当热潮遭遇寒潮
追溯两系法的肇始,也是为了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历史事实。 袁隆平并非两系法的肇始者,在他第一次公开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之前,模糊岁月中就有了一些默默无闻的探索者...
29
中国独创
我采访袁隆平先生时,他回忆起这一关键抉择,神情依然凝重,那脸上的骨骼也显得特别坚毅。他说:“在此严峻关头,如何选育出实用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就成为成败的关键。...
30
第七章 第三次飞跃
第七章 第三次飞跃 ...